返回第一百六十章 想不到的结果(第1/3页)  崛起后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此事此事”柴宗训转而问帘后的小符后,“太后觉得这事该如何处理?”对于柴宗训犹豫不决,满朝文武似乎都有些失望,帘来传来一声轻微的咳嗽声,那个宣旨的太监闻声转到了布幔之后。

    不过多时,那个太监又从布幔之后转出,立刻众多的眼光都转向他,既然柴宗训不能拿主意,那么就只能小符后拿主意了。

    “太后凤旨,宣宁州刺史王洪c鄚州刺史刘楚信c瀛州刺史高彦晖晋见。”闻过此言,有人在心中默默感叹,有人心中狂喜不已。

    而王溥和范质显然属于后者,他们也有些担心小符后跟小皇帝柴宗训般下不了决心,若真是这样,他们便会陷入被动的境地。可是如今小符后已然决定见边关三州刺史了,他们悬着的心也总算可以放下了。

    “臣宁州刺史王洪拜见陛下,拜见太后娘娘,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臣鄚州刺史刘楚信拜见陛下,拜见太后娘娘,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臣瀛州刺史高彦晖拜见陛下,拜见太后娘娘,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这三人似乎事先都像打个招呼,说得甚是整齐。宣旨太监奉小符后之命叫三人起身答话,这三州刺史都站了出来。柴宗训心中多少有些忐忑,如今事情发展跟预料的有些不一样,原来是打算的是让王洪带着终廷晖和姚内斌去投靠赵光义。

    终廷晖和姚内斌都是王洪旧识,王洪对二人知根知底,行事起来自然要方便得多,但如今终廷晖和姚内斌换成了高彦晖和刘楚信人。

    柴宗训也不知道王洪和这二人关系怎么样,虽然王洪跟高彦晖及刘楚信一样,皆同为一州刺史,可同样在辽人手任伪官,谁对谁又肯尽信,谁没有几分保留?对于王洪眼下所行之事,柴宗训越发的觉得没把握起来。

    抽空趁众人不注意,柴宗训偷偷的朝王洪望了一眼,但王洪目不斜视,就好像完全没有看到自己一般。

    柴宗训也不敢做出什么明显的暗示出来,若是引起赵匡胤怀疑,反而不美。“敢问三位刺史大人,如今边关三地的情形如何?”王溥已是问将起三个刺史的话来,众人的目光再次转到了三人身上。

    “不容乐观啊!”鄚州刺史刘楚信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语气颇为沉重,众人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

    “是啊!军心不稳,民心浮动!”瀛州刺史高彦晖也跟着应了一句,“事情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我和老刘都是嘴笨的人,很多事情想说也未必说得清楚,老王可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还是他来说比较好。”

    刘楚信也跟着点了点头,认同了高彦晖的话,二人都把话语权交倒了王洪的手上。柴宗训张大了嘴巴,似乎有点不敢相信。

    王洪却是笑了起来,有些神秘。柴宗训有种感觉,王洪此笑好像故意冲自己的,似乎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告诉自己不必担心。柴宗训稍稍放下了心,尽管到现在他也不明白王洪到底施了什么手段,居然让刘楚信和高彦晖也对他言听计从,亦或是说他和这二人也早有联系。

    时间却没容柴宗训继续思考下去,因为王洪已是开了口。

    “刘大人和高大人都所言不假,如今的边关三州已是风声鹤唳,木草皆兵。因为朝廷拖欠粮饷之事,三州将士心中多多少少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想法。而军心不稳,直接导致民心浮动,再加上有心人到处煽风点火”

    听王洪说到这里,已是有人忍不住问道:“不知道王大人所说的‘有心人’到底是谁?是否特有所指?”

    “那是自然,有心之人利用眼前的形势,不断在边关三州散播谣言,才使得人心惶惶,百姓惊恐。”说到这里,王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