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四十七章 形势(第2/3页)  楚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潜山东南的舒州东部地区撤退,徐明珍与陈昆、雷九渊召集诸将吏合计着,除了增援巢州城的兵马继续推进与温博会合外,这边再派一部骑兵前进到滁州城附近,盯住滁州城里那一小部分的守军,其他暂时先不轻举妄动,等后续从梁国境内运出的粮草抵达之后再作他议。

    这就是所谓的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吧?

    双方都是善谋勇战之将帅,就注定了双方都必须保持足够的小心而不敢随意用险;战争形势随之也就会变得平淡无奇,而无奇功可居。

    就寿州军而言,对南线保持强劲的攻势,兵马规模是足够的,但他娘实在是太穷逼了。

    淮西诸州在金陵事变前,人口也就六七十万,比淮东还差一大截呢,金陵事变后,虽然胁裹大批的人马渡江,但淮西战事发动至今,人口流失更多。

    目前寿州控制寿州、霍州两个核心地区,加上兵卒在内,算上战事爆发以来胁裹北逃的流民,总丁口也就五十多万。

    这点人口基数,却要养十二万兵马,要不是寿州之前作为大楚的中线支撑,囤积相当规模的军粮,粮秣供给早就崩断了。

    不要说这么多将卒御寒所需的兵服靴帽,不要提保障一定机动及运输能力的骡马辎车,不要说修造兵甲战械所需要的兽筋革皮、坚木精铁等,不要说伤药以及修建营寨的大量物资,仅十二万兵卒,全军三万多匹骡马,一年口粮马料差不多就需要一百五十万石。

    即便之前寿州有些囤积,但金陵事变迄今已有两年时间,两年时间内,他们所控制的区域,始终处于粮草极其紧缺的状态之中。

    在获得大梁大规模的草秣物资支持之前,寿州即便看上去还能调动十万以上的兵马,却丧失大规模反攻的能力,甚至这几天的兵马调动,就有不少兵卒冻死路途或营中。

    当然,只要得到大梁境内来的粮秣物资,寿州军的战斗力恢复过来之后,绝对不会比南楚禁军稍弱,到时候怎么做,主动权就在他们这边,完全不需要在这时候去冒什么险。

    只是粮秣物资运输过来,将卒身体及士气要调整好,需要时间。

    这么议定,着赵明廷留在钟离,听候陈昆的命令,徐明珍则与牛耕儒、温暮桥等人先随雷九渊、文瑞临先赶往宿豫参见大梁皇帝朱裕。

    彼此将君臣名分定下来,大家都好放手施为……

    …………

    …………

    确知有大股梁兵往洪泽浦东北方向运动的消息,王文谦着赵臻紧守扬州西部门户,他与殷鹏紧急赶到楚州。

    随信王杨元溥登上楚州的北城门楼,能看到北面冰封的淮河冰面上,有好几股梁军的斥候在游荡着。

    在淮河北岸,已经有数座营寨树了起来,一队队兵马正从宿豫城方向往这边开拔,进驻到北岸的营寨之中。

    “梁军这是什么意思,是觉得淮东软弱好欺吗?”杨元演盯着北岸的梁军动向,他削瘦的脸在寒风的吹拂,犹为坚毅,一字一顿的咬牙问道。

    “梁军应该已经确信韩谦就在棠邑,而梁军能这么快、这么干净利落、这么大规模的调整作战部署,梁帝朱裕很可能就在宿豫城里。”王文谦倒吸着凉气说道。

    这么大规模及力度的作战方向调整,不仅仅是前线数万兵马推进方向变动,更涉及到后续一系列后勤保障要进行彻底的调整,倘若朱裕本人留在汴京坐镇,前后协调下来,最快也需要一个月才能调整过来。

    唯一的可能就是朱裕早已经秘密抵达前线,直接指挥着整个战事的进程。

    而梁军调整作战部署的最主要原因,并非淮东软弱可欺,实是韩谦在棠邑,令梁军觉得继续执行原定的作战计划,短时间内没有便宜可占,甚至还有可能会吃冒进轻敌的亏。

    不过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