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五十一章 秘使(第3/5页)  楚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而再加上韩乔等家的鼎力支持,也就无怪乎韩谦能在淮西扩张出如此规模的精锐战力了。

    天色不早,也不适合在荒郊野外坐下来说话,韩谦着人给曹干及随行人员牵来马匹,众人在百余护卫的簇拥下,赶往东关镇。

    韩谦最初是虽然计划沿江修筑遥堤,当时是考虑到往北突破不力,棠邑会被压制在滁河南岸发展,到时候必然需要修筑遥堤,开垦江滩地区,但后续的战事极为顺利,目前已经将淮西绝大部分地域收入囊中,根本无需为耕地发愁,反倒愁于地广人稀,因此耗资巨大的沿江修造长堤之事就暂时搁置下来。

    从裕溪河口登岸,曹干看到江滩还是一片荒芜,但抵近东关镇看到裕溪河两岸的田畦整饬,大片新建的村寨,也不是简单搭建来栖身的窝棚,土墙草屋房之中间杂不少的砖瓦房,大有鱼米之乡兴盛繁荣的景象。

    这些都说明在棠邑军收复巢湖东岸地区三四年时间以来,地方民生已经恢复到相当水平了。

    善治政者,都知道与民休养的重要性,但就传统的经验来说,一个被战争严重摧残、反复摧残的区域,即便再治政有为,想要恢复战前的农耕水平,至少也需要十年时间以上的休生养息才行。

    蜀地约有二十五六年都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事,人口相比较开国时才增长约四成,但绝大部分民户在缴纳赋税之后,都还是在赤贫线上挣扎,与前朝中期间的鱼米富庶之地,还远不能相提并论。

    看到这里,曹干也能理解柴建所部左神武军受牵制、不能进攻武关之后,为何大楚朝臣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成一致意见,决定新编左武骧军,由黄化之子黄虑统领西进攻打武关了。

    换作谁不忌惮身边趴着这么一头桀骜不驯、体魄一天彪过一天的猛虎啊?

    到东关镇后,韩谦安排曹干及随行人员住进一栋院子里稍作休息,他先将冯翊、郭却喊到跟前,询问他们此行的经过。

    东关镇条件简陋,仅仅设立乡巡检司,巡防、监管进须濡口的河道。

    百余侍卫骑兵进驻,便将衙院挤得满满当当,众人坐在一座小厅里说话。

    除了韩谦、王珺以及韩东虎、霍厉、王辙等侍从将吏外,冯缭也临时从历阳赶过回来。

    他此时更想知道郭却、冯翊这次陪同曹干过来,能带来什么新的情报。

    “我们到渝州,最初并没有见到长乡侯王邕,即便连曹干的面也没有见到,一切皆是曹干之子曹哲出面应付我们,直到上月下旬,王邕才最终召见我们一面,却也没有说什么话。过后两天,我们计划返回东湖时,王邕又突然决定使曹干陪同我们回来,”

    郭却与冯翊两人前往渝州,所能直接获得的情报有限,每天都由曹哲带着不同的官员陪吃陪喝,实际上是限制住他们行动的自由。

    就目前所知的情况,蜀军从梁州进攻关中,主要还是蜀世子王弘翼一系的人主导,蜀世子王弘翼出任枢密使,留在蜀都主持整个出兵计划,主帅乃侍中赵惟升的族弟、在金陵事变之后出任梁州刺史、镇北将军的赵孟吉,副帅乃是率蜀军两万禁军精锐支援北线的蔚侯、王弘翼胞弟王孝先,总计调动六万蜀军以及数万民夫,分从子午道、褒斜道、骆谷道进攻关中。

    长乡侯王邕及曹干等渝州将吏对蜀军联楚北伐之事的态度,在郭却他们看来还是模糊的——这点有些怪,并不像韩谦他们早初所预测的那般积极支持,但也没有明确表示反对,对出兵所需要的粮秣,渝州也是一并分摊,并没有推卸。

    郭却汇报到最后说道,

    “我们陪同曹干赶来棠邑,于途中得知新编左武骧军进攻关中之事,看曹干并没有特别意外,我们怀疑曹干应该知道温氏族人已经进入

    棠邑了……”

    郭却、冯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