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六十八章 寿诞(第3/5页)  楚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真正会极力反对的,或许就剩淮东了吧?”

    听沈漾这话,亲眼见到殿中争吵的张潜更是深有感触。

    他们这边要极力推动将左武骧军调回京畿,李知诰在梁州就更不可能拒绝和议,以减轻梁州东翼所承受的军事压力。

    梁军在关中的兵马规模实际并不少,主要还是粮秣补给短缺,倘若李知诰及慈寿宫一系拒绝和议,梁军绝对不会介意助赵孟吉、王孝先反扑梁州的。

    关中的局势太复杂了,从现实利益角度考虑,李知诰与慈寿宫再见不得棠邑及韩家的好,在这事上也会选择隐忍。

    又或者是韩道铭早就料到这点,所以今日才在殿中肆意的信口开河吧?

    至于淮东为何会极力反对,这也不难理解。

    这两年来局势剧烈变化,不要将棠邑了,郑氏、襄北、黄氏甚至寿王府的实力都得到极大增强,唯有淮东没有得到半点好处,还被迫将石梁县还归滁州辖管。

    一旦正式缔结和议,淮东将失去越过淮河往徐泗地区扩张的借口,信王杨元演心里怎么可能会愿?

    然而淮东与中枢的疏离最深,淮东极力反对,又岂能左右朝廷的选择?

    朝廷不仅不会理会淮东的反对意见,为编右武骧军还会缩减给淮东的赈济钱粮吧?

    想想这七八年来,信王杨元演的际遇也是够波澜起伏的。

    原本极有望从安宁宫里夺下金陵继位,一度兵强马壮逾十数万众,控制太湖北岸诸州及京畿东部地区,却不想被韩谦硬生生率领一支由泥腿子、奴婢组成的赤山军给搅散了。

    淮东才百余万丁口,养退回北岸的十数万兵马太艰难了。

    不得已只能缩减兵马,然而到延佑二年底淮东好不容易将兵马缩减仅保留六七万精锐,却不料水师大溃洪泽浦,导致江淮大好形势一片糜烂,淮东也无可避免的被拖了进去。

    淮东虽然核心地区没有失陷,但数万敌骑插入腹地反复袭扰数月,包括淮河北面的泗州、海州两地,淮东到延佑三年春末,损失人口近三十万,楚州附近的屯垦水利体系被摧毁。

    淮东一度连维持六七万兵马都粮秣不继,却又不得不维持如此规模的兵力,以应对北面徐泗地区的敌军的军事压力,被迫选择往棠邑输送灾民,以换取叙州官钱局的借贷,支持最基本的军资开销,丁口一度跌落到八十万左右。

    随着韩谦在淮西攻城拔寨、连连大胜,淮东北面所承受的军事压力大减,也由于棠邑极速崛起,使得朝廷放松对淮东的压制,淮东在这三四年间将现役兵马压缩到四万左右,各方面总算是缓了一口气。

    然而相比较棠邑的崛起以及李知诰在襄北的发展势头,淮东实在是有些失落了。

    “韩府既然为韩道昌摆寿,也给你们发了帖子,过去吃酒也没有什么。”沈漾这时候跟张潜、秦问说道。

    “我不去凑这个热闹,即便是要打探消息,还是劳烦张大人辛苦一番吧。”秦问拒绝得干脆利落。

    张潜乃是小吏出身,为人处世是要比举士出身的秦问圆滑得多,但叫秦问这么说,应与不应都不是那个劲,讪笑道:“韩府这几个月来颇为高调,宅子里动不动就高朋满座,今夜韩府要还是如此,朝中多半这两天就出现拥护和议的声音……”

    出皇城之后,张潜便径直回府,他原本想着派家人往韩府送一份贺仪。

    同殿为臣,不仅张潜,即便是沈漾、薛若谷,宅子里有什么添丁贺寿之事,韩道铭、韩道昌都会派小辈人物送贺仪过来,表面上都没有恶了情分。

    却不想他坐车刚拐过巷子,便看到长子张择与韩端从他家宅子里走出来,站在府门口等着马车驶过来,揖礼道:“刚刚听到马蹄声,我便猜是张伯父回府了——父亲特地要过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