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四十五章 俘将(第3/5页)  楚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部,他们在王屋山北坡总计将有一万两千余精锐骑兵可用。

    除了李秀还率一部骑兵驻守陈州外,这一万两千余精锐骑兵,差不多是大梁这几年来砸锅卖铁建设骑兵部队的成果了——实际也用不着砸锅卖铁,每年从松藩、祁山引进数千匹优良战马,战马数量已经充足,但精擅骑射的将卒还是不足。

    而大梁之前的作战区域,也限制骑兵的发挥,前期的兵备扩充以重甲步兵为主,等到真正要大用骑兵之时,却是恨少。

    在开阔的汾水河谷进行会战,梁军以步战旅为主力,无畏敌骑从正面进攻,但在运动作战时,还是需要有精锐骑兵掩护侧翼。

    当然,为克服骑兵不足的缺陷,两翼会部署更多装载弩械的轻便战车。

    眼前更为关键的,还是要动员、征调更多的兵马北上作战。

    …………

    …………

    进入十月,汾水河谷里流淌的溪河已结薄冰,叶草枯黄,王屋山北麓的山岭满眼望去,已枝疏叶稀,天地笼罩上暗黄的色调。

    成千上万的兵马从王屋山北麓的壁垒、峡谷杀出,仿佛青黑色的洪水,在开阔的河谷平原上静静的流淌着。

    而在此之前,已有四百多艘洛阳|水军的战船,从潼关北侧沿着禹河的大河湾往北拐进。

    在襄山的东北麓,有一座前朝时修建的渡桥横亘在禹河之上,连接这处自秦汉以降就名闻天下的蒲津渡口。这座渡桥,乃是用粗如手臂的铁索连接浮舟而成,两岸共用四樽重十万斤的铁牛牵引。

    虽然每樽铁牛乃是分部位逐段浇铸,最后合为一体,但也堪称当世之最;每樽铁牛还用七根铁柱作桩。

    蒲津渡以东二十里外的蒲州城,作为关中的侧门,有河东、河朔陆道入关中第一锁钥之谓,与南侧的潼关并称关中要津。

    洛阳|水军此时自然没有进攻蒲州城的能力,即便是逆流而上,靠近蒲津桥时,也是顶着守桥蒙军的箭石,冒险将战船悬停在湍急之中,再以将卒用巨斧将铁索一点点的斫断,将渡桥破坏掉,打开继续溯流而上通道,直至进入汾水河。

    萧衣卿陪同乌素大石站在绛县北侧的紫金山之巅,蹙着眉头看向二十里外的汾水河湾之中舟楫如林。

    “韩谦当真以为胜利已经他的囊中之物了吗?”乌素大石低沉的声音,带有一丝压制不住的愤怒。

    河淮境内的溪河,差不多到十一月中下旬才会陆续冰封,但禹河以北的河东、河朔等地,则要更早一些,甚至北地寒流突如其来,十月底汾水就冰封起来,也是近五六十年来极为常见之事。

    洛阳|水军在这时候迂回数百里水路,进入曲沃县西侧的汾水大湾口之中,这意味着这个冬

    季梁军主力不能打通从绛县、曲沃、闻喜抵近汾水东南岸的通道,洛阳|水军就将极可能全军覆灭汾水之中。

    眼前这一切,也体现出梁军进行会战并夺取最后胜利的决心跟信心。

    韩谦是不是膨胀到狂妄自大,萧衣卿不是很清楚,但他能明显感受到身旁诸将脸色皆阴沉下来,又或者眼瞳里或多或少藏有一些忧色。

    这在会战即将展开之时,绝非好的现象。

    萧衣卿却无法为之说什么,垣曲的失守以及田卫业被俘、其部被歼灭,已经是笼罩在众人心头难以揭去的阴影。

    然而,这一切并非是他之前没有预料与担忧。

    他甚至很早就建议将蒲州、河津的兵马,都换成更擅长城寨防守的步卒,于绛县、安邑以南的深峡大谷之中多筑壁垒以守之。

    但是,无论是燕云汉军,还是渤海国的附军,都不得北院的信任,王元逵、王孝先、田卫业等人贿赂北逃仕族以谋关中、河东诸地的谣言也在北院贵族之中肆意传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