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第1/3页)  九州之恒朝征战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所谓的廷尉府,乃是东陆华族历朝历代所设立的朝廷谍报机构,专为朝廷扫清奸敌刺探情报,主管廷尉府的官员称之为廷尉卿,乃是东陆朝堂十二卿之一,位高权重,凡事可不经宰相,直接上奏皇帝,为了确保廷尉府这一谍报机构对于皇帝的绝对忠诚,执掌廷尉府之人一般皆由东陆皇帝最为信任的武官出任。

    廷尉卿从官职序列上来说品级不高,仅仅只是一个三品武官,离朝堂宰相和东陆各诸侯的品级差了何止是好几百里,但是东陆的历代皇帝为了能让自己的宝座坐的更稳,总是不遗余力的强化廷尉府的权力,由一开始的“侦察缉捕,寻访大逆妖言”等等单纯的办案破案,逐渐演变成了后来的“镇抚外夷,驾驭边疆;刺探敌情,卧底策反;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为朝廷耳目,干员遍于天下”的综合性军政情报机关,凡东陆朝廷的周围四邻,无论是北陆的蛮夷或是宁州的羽人,其一举一动,无不在廷尉府的监视之中;

    及至延佑年间,因为掌权的哀帝以阴谋诡计登基得国不正,心内不安,因此总是怀疑手下臣子以及东陆各诸侯国对于自己的忠诚;

    为了能把一切不安定的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及早将所有可能的乱谋扼杀于襁褓之中,哀帝再一次大规模的扩充廷尉府的规模,并且授予廷尉们更加强大的执法权力,赋予他们监视诸侯国以及群臣的任务,上到天启城内的朝廷百官,下到东陆各诸侯国的君主重臣,无不在廷尉府的监视名单之中,廷尉府的职掌和权力得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扩充,可谓是位高权重,一步登天。

    为了更加有效的完成皇帝交待的任务,在当时的廷尉卿管兴良的规划之下,廷尉府本身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机构调整人员扩充,原来编制只有三百的廷尉队伍被直接扩充至一千三百人;按照各自所分派的任务不同,分别使用于廷尉府内下设的四司一仓二库;

    四司分别为镇抚司,经历司,影司,肃政查访司;

    一仓为廷尉卿下属的官仓,职掌存贮廷尉外出办案抄没的罪人财物以及重要物资;

    二库一为案牍库,职掌为保存廷尉府内部历年积累下来的机密档案文件;二为武备库,职掌为保管廷尉府内部的盔甲c兵器c谍报器材等重要物资;

    镇抚司为廷尉府内最大最重要的部门,其主官多为朝廷任命的从三品宣威镇抚使,镇抚使若无其人,则由廷尉卿亲自兼领,该司主管镇压内乱c监控诸侯以及群臣c办理皇帝钦定的大案要案,以东陆历代皇帝对于权力的敏感,这个部门的职责自然是最受重视,朝廷下拨的经费新增的人员几乎一半都最终流向了镇抚司衙门,宣威镇抚使这一职位在朝中的地位不亚于手握大权的文官武将,按惯例,凡能官居此位者,下一步必然能升迁到廷尉卿这一高职;因此,即使在廷尉府内部,想要坐上这一职位的人物也是多如过江之鲫,竞争十分激烈;

    肃政查访司职责为纠正朝廷纲纪,对文武百官之中那些惯于倚势横行残暴不法之徒进行明察暗访,对于所有皇帝治下的文武官员,查访司都拥有侦缉逮捕之权,对于个别牵涉重大的朝廷重臣以及东陆各诸侯国君主一类的大人物,按朝廷制度,查访司在缉捕之前必须征询皇帝的意见,待取得诏命以后才能展开行动;按理说这一部门的权力也应当是很大,可是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哀帝当政的那些昏乱年月里,东陆朝廷上下文武百官的迁转调降皆出于权臣私门,而非实际的治事政绩,朝廷中的臣子大多攀附权贵以求自保,群臣之中又分为阉党c帝党c后党等诸多派系,彼此之间倾轧不休,在这种混乱的朝局和极度恶劣的政治环境之下,仅仅依靠查访司这一个机构的努力完全是改变不了大局,出于但求自保不得罪人的目的,执掌查访司的官员多不会执法无私,相反对于应当查办的渎职官员多是私下放纵以卖人情,渐渐在朝野和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