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金缕玉衣(第1/3页)  少年三国志征文铁血凰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而此刻也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突然之间,棺椁中的声音渐渐消失了,一时间那洞穴死一般的寂静,直到一点声音也听不到。那团黑烟也逸散开来,整个主棺室中,除了他们之前点起的那盏棺前冥灯和四壁的四只火把,没有更多的灯火亮起来,朦胧的火光幽幽的毫无生气的立在那里,恢复了适才的平静与安宁。

    顾见的眼睛定在了身前完全裂开的银椁之上,棺台上躺着一具尸身,所着衣物之类,头罩c上身c袖子c手套c裤筒和鞋全部由玉片拼成,并用金丝加以编缀,周缘以红色织物锁边,裤筒处裹以铁条锁边,加固成型,脸盖上刻划眼c鼻c嘴形,胸背部宽阔,臀腹部鼓突,完全似人之体型。

    “金缕玉衣!”曹操一楞,不相信道。

    “金缕玉衣?”顾见也大吃一惊,跳起来道:“这就是金缕玉衣?”

    顾见之前曾在是书上看过有关“金缕玉衣”的记载,穷奢极欲的皇室贵族,迷信"玉能寒尸"。为使其尸体不朽,他们用昂贵的玉衣作殓服,且使用九窍器塞其九窍,可谓费尽心机,以求来生再享富贵。

    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根据当时的生产水平,制作一套"金缕玉衣"是十分不易的。从遥远的地方运来玉料,通过一道道的工序把玉料加工成为数以千计的c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的小玉片,每块玉片都需要磨光和钻孔,大小和形状必须经过严密的设计和细致的加工,编缀玉片还需要许多特制的金丝。制成一套"金缕玉衣"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都是十分惊人的。

    就算在现代,出土的金缕玉衣不过十余件,最完整精美的也只有中山靖王刘胜陵和楚王陵出土的金缕玉衣,工艺精湛,堪称国宝。而现在眼前这一件玉衣全部用白玉c青玉组成,温润晶莹,通体纹饰,连接之处,玉断而纹不断,排列整齐,对缝严密,表面平整,颜色协调,实乃旷世难得,无缝天衣也不过如此罢了。

    “可惜了!这么好的玉只能被埋在这不见天日的陵墓中了。”

    俗话说“活人玉养人,死人玉养魂”,《说文解字》中这样描述玉器,“玉, 石之美, 有五德: 润泽以温, 仁之方也; 理自外, 可以知中, 义之方也; 其声舒扬, 专以远闻, 智之方也;不挠而折, 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 洁之方也。”死人玉聚集着阴气,盗墓之人自然不敢乱动。

    同时古代玉器只有皇室和贵族才有资格享用,这种被垄断的东西,盗墓贼盗出以后无法处理玉片,玉这玩意和金银不一样,一旦被加工过了,基本不能进行二次加工。特别是金缕玉衣上的玉,死人用过的东西,一眼就能看出来,不像其他玉石制品看不来是不是死人用过的。

    其次,唐宋以前,玉作为一种奢侈品,只有王公贵族才有资格享用,加之严苛的身份等级制度,私自使用不符合规定的物件就是违制,被发现的后果非常严重。

    说白了,这金缕玉衣上的玉,盗了可也没法流通,没法流通就没有收益,顾见自然知道曹操不会浪费这个时间,也不愿留个趴死人衣服的千古骂名。

    “不过这穿衣的金线倒是可取。”曹操若有所思道。

    顾见本以为这玉衣能够得以保全,却忘了这缝连玉衣不下一斤的金线,闻言有片刻的激动,更准确的说是愤怒,因为一旦抽了串连玉片的金线之后,这金缕玉衣就散成了一堆碎玉片,而这些玉片最大的不足9平方厘米,最小的还不足1平方厘米,有的厚度仅1毫米,玉片上有钻孔,且为单面钻,孔径极小,日后想要修复完全,必得花费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再想重现原先的面貌,多半是不可能的,遂忙寻了个由头道:“魏王,断断不可,这棺椁打开得甚是奇怪,若是贸然动手,恐怕会引来其他的危险也未尝可知。”

    如此分析,曹操虽疑云未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