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广林规(第1/4页)  卜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周城,独立于七皇朝以外,地位超然,秦皇朝都城朝歌城c魏皇朝都城华阴城c元皇朝都城大都城c楚皇朝都城楚方城c晋皇朝都城长平城c南皇朝都城蓟平城c北皇朝都城武阳城,七座都城分别坐落在不周城不同方向,紧紧的环绕着不周城,素有“七都绕不周”的说法。

    不周城不过三县大小,分了七十二个小镇,却是依山傍水,常年花开,风景宜人。

    不周城城中有个扶风镇,扶风镇有个九弯巷。从巷口进去,不见巷尾,拐过九个弯,方能从巷尾而出,拐一个弯便可见一户殷实的人家。

    入巷口拐过第二个弯,见到的第二户人家,门楣左右雕花,上悬浮云纹,下有流水泛波纹打底,当中自右向左,端端正正c规规矩矩三个碗口大字“圣草堂”。

    圣草堂里却无草堂,方方正正一小院,当中间阔门正堂,东西各一偏室。正堂左右各一等人高的逼真画像,俱是高冠革履,褒衣博带。左侧画像之人眉目清秀,眼神温和,一手执笔,一手握书卷,风雅的紧。画像上眉书“广圣天君”。

    另一人则不然,一字眉,吊角眼,鼻方耳阔,身形魁伟,执剑而立,目光冷峻,威武不凡。画像上眉书“威武天君”。

    广圣天君前,一着青袍戴方巾儒生,恭恭敬敬不慌不忙行三叩九拜之理,礼毕,念:“弟子元妙恭请广圣天君。”随后起身垂首侧立。

    楚方城中永寿宫,永寿宫内儒教宗祠,主位赫然乃是广圣天君,惶惶然一道灵光而出,划过天际,出现在“圣草堂”。堂上画像渐渐模糊不清,画像前隐现广圣天君。

    元妙真君毕恭毕敬行礼:“弟子元妙拜见广圣天君。”

    “走。”

    广圣天君怡然迈步而出,出正堂,进偏室,入目榻上平躺一面目俊秀儒生,脸色发白无血色,细观之下,竟是不闻呼吸之声。广圣天君长袖一招,一卷形似画像上的书卷飞出,缓缓舒展开来,延伸的愈阔,灵动的卷起榻上儒生,又慢慢卷起缩小,落入广圣天君手掌中。

    广圣天君负手自院中平地而起,元妙真君落后一个身位跟在其后,二者直上云霄,消失于夜色中。

    四月十八,寅时。

    北皇朝上谷郡,兴波c绍越c余安三县一片死寂。广圣天君与元妙真君落在虚空,俯视三县。

    书卷在广圣天君长袖飞出,舒展如席,席上躺着儒生。广圣天君另一只衣袖掉落一墨笔,颇为灵动,横立虚空,在三县地界一圈,笔尖儿轻划,落下虚空,片刻而回,墨笔成朱笔。

    广圣天君执笔轻点席上儒生眉心,朱笔色渐淡,复归墨色。儒生面色却是红润起来,却依旧不闻呼吸。广圣天君目色微寒,瞥一眼元妙真君,甩出墨笔,墨笔破空落入丽水县,丽水县渐渐一片死寂,片刻墨笔而回,广圣天君复点儒生眉心,儒生渐闻呼吸,不多时呼吸绵长。

    广圣天君收笔入袖,望一眼北方。吩咐道:“佛门的人来了,你留下应对。”

    广圣天君招了书卷,破空而逝。

    广圣天君走不多时,自北方踏空而来一僧人,着灰色福田衣,手持念珠,面色蜡黄,身形消瘦。上前来行一佛礼,称一声佛号:“阿弥陀佛。”

    “光明菩萨安好。”

    “元妙真君有礼了,说好的三县,如何又添一丽水县?”

    “光明菩萨勿怪,出了小许差错。”

    “既如此,那便不能四县换三县了。”光明菩萨蜡黄色的脸呆板古怪的紧。

    “光明菩萨的意思是?”

    “五县换四县。”

    元妙真君沉吟片刻,叹一声:“罢了,告辞。”

    元妙真君消失于夜空不见,光明菩萨虚空而坐,执佛礼,拨念珠,合目诵佛经,声音渐隆,摄人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