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 余平安(五)(第1/2页)  卜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两日的三川郡人心浮躁,上上下下都是在议论青禾道观一事。三川郡的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无论大事小情,都是要求仙问个福祸。青禾道观的神像的垮塌,无异于击垮了三川郡乡民的生活信仰,如何能够安心。

    这一日的晚间,在人人自危的三川郡,各个大小道观仙光四射,仙音隆隆传向三川郡每一寸土地。凡三川郡乡民皆闻仙音,有道:“青禾仙长纵容后辈行私,因私废公,触怒天尊,剥夺其仙位,灭其族,特昭告天下。”

    仙音响彻三川郡大地,过三次而止,明白缘由,三川郡上下乡民这才安心,恢复往日生活。来日,遍布三川郡各地的陈府,尽皆消失,像是不曾出现在这片大地。仙家威势尽显无疑,上下乡民唯有更是敬畏,道观重立神像,只是面目含混,却是无碍乡民礼拜,数日间,竟是香火鼎盛非常。

    三川郡之事,于三川郡乡民而言已经告一段落,一封天尊诏书算是了结。不过,此事在修真界的影响却是愈发深重,有些门路的世家豪阀均是通过各种手段打听消息,致使各种流言四起,各家做着不同的反应。而消息的中心集散地,还是来自于小小的不周城。

    不周城有一李家,与谢家的“广撒网多捕鱼”不同,李家一贯坚持的策略是“一而精。”此“一”乃专一之意,自李家老祖疆场建功立业开始,便立下祖训,后世李家子弟只能效力疆场,马上建功。数代下来,于疆场军伍之事,李家可谓经验丰富,著书立说,颇有许多独到之处,而且李家也是人才辈出,始终在不周城占据着一席之地。

    数年前昭关一战,南萧关兵马尽出,大破昭关,歼敌二十余万。作为南萧关当年一战的主将,李达便是不周城李家出身。战后褒奖,李达再加一品,封镇南将军,拜武南候,正式封将拜候。乃当世纵横家第一位踏足一品的将军。除此之外,李达在南萧关的威望也是达到一个空前的程度,麾下一众将士奉若神明。

    自当年一战之后,南萧关与昭关两关再无大的战事,不过一些上不得台面的小打小闹,南萧关也没有痛打落水狗的意思,昭关得以喘息,慢慢的恢复。但李达从未有一刻敢大意,因为李达明白,大世不临,疆场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疆场。此前一战,不过胜在出其不意,虽胜,但无形中也将李达推到风口浪尖之上。李家将掌握的三川郡的消息已经传来,虽只有含糊不清的只言片语,但李达相信李家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再加上之前“武道三才”出世的消息。李达已经敏锐的感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有些必要的准备需要提前了。

    这一日,李达帐前传令官传了营中兵曹曹官前来将军帐。掌管南萧关兵曹的最高曹官是领的校尉的饷,也不用上阵拼命,却是手掌整个军营的兵源,那是实实在在的肥缺。不过在这个位置上混到校尉也就到头了,撑死了武道三品,高不成低不就。这么说吧,豪阀世家但凡有几分才干的后辈看不上,一般的小门小户挤不进来。这位置算是给一些豪阀世家的不肖子孙准备的。当然,不通情理c没几分察言观色的本事这差事也做不来,不过,生在高墙大院,耳濡目染的,这点儿本事几乎是天生的。

    南萧关的兵曹最高曹官姓张,单名一个远字,可惜未能在武道一途走的足够远,说到底是当初入九品的底子不扎实,最后卡在了五品,再难寸进,被安排进了南萧关。不少凡俗之辈一生难以企及的武道五品,搁在显赫的张家,也只有被嘲讽的份儿,世家子弟有世家子弟的痛啊。

    张远匆匆赶至将军账外,规规矩矩的在帐外候着等通传,世家出来的子弟,不管本事高低,“规矩”二字是刻到骨子里的。

    “张校尉,请。”传令官自账内出来相请。

    “有劳。”张远施一礼,迈步进去。

    “兵曹张远参见将军。”张远恭敬行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