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初次踏上特区路(第1/4页)  平凡的下海岁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后,改革开放的浪潮更是一浪比一浪高,市场经济的大海强烈地吸引着心中躁动的人们。

    翌年2月末,上午10时许,火车在位于罗湖的深圳车站徐徐停下。

    焦亦石将背包挎上肩膀,跟随人们鱼贯走向车门。一踏上站台,顿感一股温热浸身。

    随着如鲫的人流走到车站广场时,艳阳之下,焦亦石已感浑身燥热,额头上的汗珠已在往下掉了。离家时,家乡尚笼罩在冬日的寒意中,故焦亦石是冬装在身。

    “真是南国春来早哇”,焦亦石一边心中暗叹,一边走到广场偏远些的人员稀少处,匆匆脱去了不少衣裤,顿感身上轻松凉快了。仔细一看四周,也有不少的人在脱衣。

    第一次来到特区,焦亦石自然是极目四望。

    车站上方,“特区人民欢迎您!”几个红色大字鲜艳夺目,表达了特区人民的好客之情。宽敞的广场上,人流涌动,显示出特区的人气兴旺。南面不远处,并不很高的黛色山岚蜿蜒,不少人在指点说,那就是引人神往的香港。北东西三面,林立的高楼拔地而起,矗入半空,记载着特区建设的丰硕成果。

    焦亦石环顾眺望一阵后,走到广场北面的报刊亭,买了一张深圳地图,找了一处树荫下,坐在石砌台阶上,仔细地看了起来。这是他的老习惯,每新到一个城市,他首先就要买一张地图,先是了解这个城市的大致轮廓,继而是确定如何乘公交车。

    约半个小时后,焦亦石收起地图,走向广场东面的公交车站。

    车站的两侧,有不少的小饮食店,简单的餐桌都摆在露天里,很多人在那里吃着。食品的香味随风飘来,焦亦石一闻,顿感自己也饿了。

    他走近一家饮食店,见卖的都是面条c米粉之类,倒是挺对胃口,他便买了一碗汤面,很不容易找到一处空座位,赶忙坐下来,先放下汤面,再放背包,一望同桌的其他三人,两男一女,都是十岁的小青年,正低头吃着。

    焦亦石提起筷子,有些迫不及待的吃起来。

    “这面条吃得没味道,一点辣子也不放。”坐焦亦石对面的一个男青年吃完了,放下筷子,抬起头说。

    “你没听说吗,广东人是不吃辣子的。”对面那个女青年碗里剩了点,也放下了筷子,抬起头笑着说。

    焦亦石喝光了最后一点汤,抬头笑着瞅了瞅他们,用半生不熟的贵州四川腔凑起热闹,说:“这个女娃子讲得对头,广东人是不爱吃辣子的。听口音,你们是四川来的吧?”

    对面两人几乎是异口同声,说:“对头对头,我们是四川来的。叔叔也是四川的吗?”

    焦亦石说:“我在贵州工作了十多年,也在你们四川待了两三年,虽然后来调回了老家江西,但一听到贵州四川人讲话,就有一种亲切感。”

    邻座那个男青年这时也吃完了,侧过脸问焦亦石:“叔叔,你是来这里出差的吧?”

    焦亦石笑说:“不是,是来这里找工做的。”

    对面那个男青年定睛注视了一下焦亦石,见这位四十五c六的中年人虽是瘦削但却精力充沛,言谈中也流露出有些阅历,便有些不解地问:“看起来叔叔应是有工作的人,怎么还要来这里找工做呢?”

    焦亦石:“我所在的单位不景气,只好出来谋生啦。”

    对面男青年:“我明白了,您是放弃铁饭碗下海的。”

    焦亦石微微一笑,说:“就算是下海吧。你们三位是来深圳玩的还是找工做的呢?”

    旁边的男青年说:“我们是穷山沟里的人,那有条件到这么远来玩,是来做工找个饭碗的。叔叔找到了工作吗?”

    焦亦石说:“有朋友已替我找好了厂子,我刚下火车,正准备去那里。那你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