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东观汉记》:古书界的贾宝玉(第1/5页)  古书奇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苍天饶过谁?跟人类社会各行各业“同行是冤家”的现象一样,在古书界,同一题材的书肯定也是冤家路窄。大家都吃同一碗饭,那就得看谁有真本事。有的书大卖热销洛阳纸贵,有的则会门庭冷落终至被下架,最后默默无闻地消失在书海之中。

    从这个角度来说,《东观汉记》的经历可谓大起大落,丰富曲折。曾经红得发紫,忽然躺枪过气,后来不知所踪,最后重出江湖,然而早已沧海桑田物是人非。这经历是否颇像《红楼梦》里贾宝玉那一介纨绔子弟经历富贵繁华后来却不知所往最终却又身穿袈裟飘过读者视野的命运?

    让我们细说从头。

    《东观汉记》是一部记载东汉光武帝至汉灵帝100多年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史书,之所以叫“东观汉记”,是因为它首先是一部官修史书,且是中国第一部官修史书,修史的地点是东观,即东汉的国家图书馆。它经过几代人的修撰才最后成书,图书作者有班固c陈宗c尹敏c孟异c刘珍c李尤c刘騊駼(估计这俩字您都不认识,不重要,念半边吧)等,都是东汉史学界翘楚c文学界泰斗级的人物。班固是领衔主演,大学者贾逵也曾加入其中,大书法家蔡邕也曾很认真地友情客串。如此豪华的创作团队可谓高大上,出身之高贵自不待言。国家开始重视由官方来修史,这与司马迁的《史记》产生的巨大影响密不可分,但更重要的是受班固的直接影响。想当初,班固在家私修《汉书》被告发,班固的弟弟班超替兄申冤,一封奏疏直达天听,当时的汉明帝是位爱才的皇帝,看了班超所奏,又拿来《汉书》相对照,就十分欣赏班固之才,不仅不治其罪,还加官进爵赏银子,创造条件让他g一 一n。班固因祸得福。这之后,明帝对班固仍念念不忘,后来他决定让班固领衔,修一修当朝的史书。当朝史当朝写,这类事只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过,不过那时候是一些散碎的国家的零星记录。大一统后官方修当代史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意义重大。说明政府开始有了官修史书的意识。所以,《东观汉记》一开始就是“敕造”的,血统高贵。

    《东观汉记》大体上经历了初具规模c艰难成书c位列名史c躺枪中招c行尸走肉c魂飞魄散c魂兮归来c重新集结几个阶段。

    初具规模阶段

    汉明帝刘庄命班固先后与前睢阳令陈宗c长陵令尹敏c司隶从事孟异以及杜抚c马严c刘复c贾逵共同编撰本朝史,共撰《世祖本纪》。班固等人又撰功臣c平林c新市c公孙述事迹,作列传c载记二十八篇奏上。这是《东观汉记》的开篇之作c草创时期,著书处所在兰台和仁寿闼。这些人都是蔡伦的同时代人,那时候蔡伦已经成功改进了造纸术,但是否大规模生产尚未可知。我觉得应该还没有。也就是说,大家写书还都继续用竹简木牍。我们可以脑补一下,兰台当时也是国家图书馆,班固等人肯定有一间专属的史志办公室,班固是史志办主任,他分配好写作任务,大家就开始工作。地上桌边竹简木牍一大堆,写完了有人负责搬走,需要查资料有人帮着找。夏天有人在一边扇扇子,冬天有人负责生炉子。皇帝或许还会不时地来慰问一下,嘘寒问暖,有什么需要等等。总之待遇是很高的。

    安帝永宁年间,继续这项光辉的事业,邓太后又诏令谒者仆射刘珍以及谏议大夫李尤c刘騊駼c刘毅著《中兴以下名臣列士传》,而刘珍等人所撰不止于此,还包括了从建武至永初时期的纪和表,这就使《东观汉记》具备了国史的规模。起自光武帝建武年间,终于安帝永初时期,书始名《汉记》,写作地点从此徙至南宫东观。随着刘珍等人的去世,侍中伏无忌c谏议大夫黄景继续撰写了诸王c王子c功臣c恩泽侯表和南单于c西羌传以及地理志。

    桓帝元嘉元年,桓帝令太中大夫边韶c大将军司马崔寔c议郎朱穆c曹寿作《孝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