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汉后唐前私家藏书故事:百家争鸣促之,造纸佣书助之(第1/3页)  古书奇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魏晋南北朝私家藏书发展得如此迅速,逐渐形成了私家藏书文化,它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现仅就当时能够大量生产图书,满足藏书家需要,使其有书可藏可用,谈谈我们的观点。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c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c极解放c最富于智慧c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那确是一个“最痛苦的时代”,痛苦产生思想;那确是一个“最混乱”的时代,乱世造就英才;那确是一个“极自由c极解放”的时代,各种思潮纷至沓来。魏晋南北朝持续的战乱,削弱了中央集权,封建统治者迫于战争,加上世家大族的牵制,无暇顾及思想界的统一,秦汉以来封建政权对于学术文化的控制有所放松;又由于当时民族的冲突,阶级的交锋,国家的前途,百姓的境遇,佛c道理念和传统文化的碰撞等等,这些现实问题使众多仁人志士在宽松的学术环境中独立思考,以寻求解决方案。一批有责任感的哲学家c史学家c文学家c高僧c道士各骋胸臆,著书立说,阐述对社会c人生的看法。激烈的论争,深入的探讨,相互的吸纳,勤奋的笔耕,使佳作迭出,当时的学术界空前活跃,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百家争鸣”。思想的自由和解放带来了著述的丰富,而著述的丰富是图书大规模生产的前提条件,随着社会各方面对书籍的需求,随着书籍商品化的发展和文字载体的革命,生产书籍的佣书业十分兴隆,逐渐形成产业化规模,佣书业在这场社会巨变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不仅迅速生产出大量书籍,传播了社会精英们的思想,而且也促进了藏书事业的发展。

    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我国书籍文献全靠手抄生产传播。所谓佣书业是指图书文献再生产和出版的行业,它是以社会上一个贫穷的c有文化的群体为主力军,受雇为政府c私人c书商c寺观等抄书,以此获取报酬的一种行业。它肇始于汉代,兴盛于魏晋南北朝,至唐朝随着雕印书籍的发明而逐渐衰落。

    汉代的长期安定,使政府积蓄了大量典籍。在简帛为知识载体的写本时代,初编典籍难以大量生产,为了不同需要和防止散佚,于是政府出资,将其重要部分雇人抄写复制,分藏各处,这就是佣书业的开始。武帝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汉书》卷三0,《艺文志》),这个“写书官”就是负责管理佣书的官员。西汉成帝时,刘向c刘歆整理国家藏书后,将上万卷简帛书籍命人逐一缮写,那些缮写之人就是佣书人。东汉宫修《东观汉记·班超传》载:班超家贫,“恒为官佣写书以供养。”(范晔著《后汉书》据此改写为“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这是史籍中关于佣书的首次记录。又《太平御览》卷426引东汉侯瑾《汉皇德传》亦载:盖晋敦煌人(今甘肃敦煌),“贫为官书,得钱,足供而已,不取其余。”遍阅现存汉代典籍,偶尔见到此类记述。从内容上看,早期佣书仅局限于封建官府中,未见社会其他层面有此现象,这说明当时佣书尚未形成市场机制。

    到了魏晋南北朝,佣书在社会上全方位展开。《三国志·吴书·阚泽传》载:阚泽“家世农夫,至泽好学,居贫无资,常为人佣书。”班超等是“为官佣书”,官府出资,雇人抄写;而阚泽是“为人佣书”,私人付钱,雇人抄书。可见从这时起,佣书已从政府扩展到有钱人家,这是一个进步,它说明佣书已成为一种社会职业。随着书籍商品化的发展,佣书业越来越红火,佣书人也大量产生。前面述过的藏书家张缵,其晚年雇人抄书“数万卷”便是例证。又《北齐书·祖珽传》所载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州客至,请卖《华林遍略》,文襄多集书人,一日一夜写毕,退其本,曰:‘不须也。’”“多集书人”,究竟是多少,史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