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古书界奇案:躺枪最是寻常事(第1/5页)  古书奇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红楼梦》里,曹雪芹借宝玉之口揭开了古书界的一个重要的秘密。

    在《红楼梦》第三回宝黛初次见面,宝玉得知黛玉没有表字时,要送她一个字,为了显得有根有据,他顺口杜撰了一个书名――:《古今人物通考》。当被探春揭露是他杜撰时,他又为自己辩护:“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这句话揭示了古书界的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古书造假,无处不在。

    《红楼梦》里还有一副对联:“假是真时真是假,无为有处有为无”。这何尝不是古书界的真实写照呢?

    的确,在古书界,有一种很令人惊骇却又司空见惯的现象。那就是古书中“伪书”很多!

    “伪”当然是相对于真而言,所谓伪书,即指非真的书。具体地说,伪书是指那些虽署有作者,但却不是书的真正作者,或不是该书全部内容的真正作者,而是由他人冒名伪造部分或全部内容的书籍。

    中国古代伪书是随着书的出现而出现的,可以说如影随形。若就张之洞所言“一分真伪,而古书去其半”(《輶轩语》)而论,中国书史在很大程度上便是伪书的历史。那么,这么多的伪书从何而来呢?

    要准确全面地回答这个问题实在过于困难,揣摩古人心境更不是件容易的事。通晓某一种伪书出现的背景及其具体造作过程更非等闲,因为这实在太纷繁复杂。我们仅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一综合,今扼要举其大者如下:

    1出于厚古薄今。

    好古本为人类通性,只是中国人受儒家文化熏陶太久,好古尊古的倾向更为明显,可以说是“笃古”。孔夫子语录中“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等教诲,对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影响至深至巨,以致后人每看到一部古书,都倍加珍视,并产生了“书愈古愈宝贵”这样一种观念。若非古人所作,反觉没有价值。于是乎,许多年代不确的书,有人为了提高它的价值,便往上推其著作年代,许多分明是后人所撰的书,也因此冠上了古人的名字。

    这种情况,在四部图书中,以子部类图书和道藏c佛经类最为明显。如《阴符经》c《老子化胡经》c《太上墨子枕中记)c《周易参同契考异》c《法社经》c《瑜伽法镜经》c《神农本草经》等。《神农本草经》,旧题神农撰。神农氏乃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斯时尚无文字。至战国时期,值诸子托古自尊之时,有所谓神农尝百草之说,但其时,尚无“本草”之名。“本草”之名,始见于《汉书·平帝纪》及《楼护传》,至梁阮孝绪《七录》始著录《神农本草》五卷。故而该书为两晋或南北朝时人托古伪撰无疑。需要说明的是该书由于收载了大量药物之名及其疗效,因而是研究我国医药学史的重要文献。原书已佚,现存有明卢复和清过孟起c孙星衍及日本森立之等人的辑佚本。

    2出于托名争胜。

    因自感名声不大,为了使己作得以流传,遂借重名人而作伪的人,中国历史上实在不少。从动机而言,它不同于托古。托古比它要好得多,托古毕竟只是引古人以自重,并藉此发表自己的主张,却绝不诬陷古人,诋毁旁人。托名争胜者则不然,往往累及别人。

    为争胜而托名造假书,始自西汉末刘歆。其时,经学有今文古文之争。刘歆及其父亲刘向都是学问渊博之人,属一时大师之选。班固撰《汉书·艺文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刘歆整理古籍之功。只是刘歆也颇有私心。他推崇古文,《诗》宗毛诗,《春秋》宗左氏,出于己好,居然擅自附益窜改古书。如左丘明的《左氏春秋》,经刘歆窜改,比附为解孔子《春秋》的经传,于是有《春秋左氏传》一书的出现。他的理由是《公羊》c《谷梁》皆晚出,伪漏百出,只有左丘明亲见孔子,好恶与圣人同,即《论语》所谓“左丘明耻之,丘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