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贞观政要》:与《史记》问世经历相似的一部奇书(第1/3页)  古书奇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短命的王朝都是相似的,君主奉行享乐主义c纵欲主义,所以江山在他们这里只是过过手。长寿的王朝却各有各的长寿秘诀,君主或吸取前朝教训,或看到人民的力量,或兼而有之,因此,他们的王祚才能延续几百年。

    《贞观政要》是一本政论类史书作者是唐代吴兢。《贞观政要》主要记载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一些政治c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吴兢著《贞观政要》旨在歌颂“贞观之治”,总结唐太宗时代的政治得失,希望后来君主以为借鉴。

    《贞观政要》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c房玄龄c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争议c劝谏c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同军政思想,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c经济上的重大措施。它和《旧唐书》c《新唐书》c《资治通鉴》等有关贞观政事的记载相比,较为详细,为研究唐初政治和李世民c魏征等人的政治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书中提出了“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重民思想,务实求治c与民休息c重视农业c发展生产的施政方针,“爱之如一”较为持平的民族政策,用人惟贤才的主张,广开言路的开明措施,尊儒重教的文化政策,仁德先行c省刑慎罚的统治策略,以及俭约慎行c善始慎终的人格要求。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c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

    吴兢虽然对唐太宗推崇备至,但本着“直笔”准则,依然做到了“爱而知其丑”,在书中也如实记录了一些唐太宗的过失和缺点。如《纳谏》篇记他为一马暴死而盛怒,欲杀养马人。又记他曾宠信过小人权万纪c李仁发。《封建》篇记他大封皇室诸王和功臣数十人为世袭刺史。特别是《慎终》篇照录魏徵《十渐疏》,疏中将太宗在贞观初期和贞观中期的不同表现一一对照列举,一针见血c毫不留情地指出太宗的现实毛病。当然,吴兢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撰述此书,书中提倡的“爱民”c“保民”思想,也并非是站在人民立场上说话,实质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c根本利益。

    然而,这样一部应运而生的著作,却给吴兢带来了人生灾难。开元十七年,吴兢因《上贞观政要表》“书事不当”被贬为荆州司马。这只能说明,他的马屁拍马腿上了。啥叫“书事不当”?就是说你小子不会说话!伤了一代雄才大略的君主唐玄宗的自尊。在玄宗朝拍太宗的马屁,这实际上等于向玄宗进谏说:“请陛下跟您的曾祖父好好学学!”这话再深一点,就成了“你是个不肖子孙”了。拿老爷爷压孙子,玄宗岂能不生气?幸运的是,《贞观政要》这部书并没有被禁毁。这样,在玄宗之世有三个本子同时并存:一是正式进本,没有朝廷认可,留在集贤院或史馆而未经著录,因而《新唐书·艺文志》将其列入“不著录”的范围。二是进本的底本,三是底本之前的稿本。后二种,在吴兢家中。总之,《贞观政要》算是一个不尴不尬的存在。

    唐代官方关于《贞观政要》的流传情况,自玄宗至顺宗四帝,均不见记载。《玉海》这部书的卷49引《会要》“元和二年十二月(宪宗)谓宰臣曰:近读《贞观政要》六年三月帝曰:尝读《贞观政要》”,这是迄今所见最早关于《贞观政要》的记载,说明《贞观政要》一直都在。而宪宗读《贞观政要》,则不能不使我们将目光对准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德宗至宪宗时的著名史官蒋z(武)。

    蒋z(747-821),是吴兢的外孙。其父蒋明,集贤院学士,安史之乱后,图籍淆乱,奏引蒋z入院助其整理。蒋z仅用一年多时间,便于乱中勒成部帙,得二万余卷。德宗贞元九年(793)累转右拾遗,充史馆修撰。史称蒋z“在朝垂三十年,前后每有大政事c大议论,宰执不能裁决者,必召以咨访。z征引典故,以参时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