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北宋:文化盛世古书界争奇斗艳(第1/4页)  古书奇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宋太祖曾要求其子孙永远不得杀害文人,这等于给宋朝文人集体颁发了一道免死金牌,所以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轻武的风气在宋朝达到了极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c“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等俗谚都是出在宋朝。这跟东汉班超“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c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的投笔从戎以及唐朝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的价值取向已大异其趣了。宋真宗时,状元出身的陈尧咨居然拒绝出任官级更高的武职,文人地位之高可见一斑。有宋一代自始至终,文化界东风劲吹,历代君主,别管明君昏君,无不对有才华的文人青眼相加。而他们本身也大多才华横溢,文学艺术成就足堪流传千古,雄视百代。

    在理学的兴起c宗教势力退潮c言论控制降低c市民文化兴起c商品经济繁荣与印刷术的发明等一系列背景下,宋朝优秀文人辈出,知识份子自觉意识空前觉醒。史尧弼在《策问》中认为:“惟吾宋二百余年,文物之盛跨绝百代。”陆游在《吕居仁集序》中也认为:“宋兴,诸儒相望,有出汉唐之上者。”而其后中国由于蒙古的入侵并对文人采取敌视政策,加上明清八股文与清朝文字狱严重压制学人思想自由发挥,中国除晚明外再也没有出现过像宋朝一样兴盛的文化景象。有宋一代,成为古代文人不可复制的“黄金时代”。如此文化盛世又怎能缺了古书界的争奇斗艳,异彩纷呈来共襄盛举呢?

    宋朝文化空前进步,各个领域硕果累累,享誉千古,对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明人宋濂谓:“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

    唐宋八大家,宋朝占了六位,除“三苏”苏洵c苏轼c苏辙外c还有王安石c曾巩c欧阳修。

    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c黄庭坚c米芾c蔡襄。

    理学家北宋二程:程颐c程颢。

    南宋东南三贤:朱熹c张拭c吕祖谦。

    南宋四大家:陆游c杨万里c范成大c尤袤。

    重要的是宋朝许多名人文化大家,都是出身贫苦。范仲淹c欧阳修还都是“单亲家庭”出身,自幼贫寒。范仲淹一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谢氏带着尚在襁褓中的仲淹改嫁朱姓的人家。范仲淹从小生活极其艰苦,喝粥度日苦读。欧阳修年少时家里也穷得买不起笔纸,他母亲用芦秆画地教他识字。最终两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文化大家c朝廷重臣c国之栋梁。范仲淹c欧阳修或许命运相近,两人成为真正的朋友。王安石c苏洵c苏轼c曾巩都是欧阳修培养扶植起来的文化大家。苏轼又培养了著名的苏门四学士:黄庭坚c秦观c晁补之c张耒。陆游是曾巩的学生,陆游c辛弃疾是好朋友,他们在一起的交往聚会组成了文化沙龙c文学俱乐部。宋朝民间涌现了许多的文学社体,总之宋朝是文化人的天堂。

    宋词发展蓬勃,收录在《全宋词》中的词人多达一千三百多家,作品有一万九千九百余首。另外,宋代词人别集大量出现,譬如柳永的《乐章集》c苏轼的《东坡乐府》c秦观的《淮海词》c周邦彦的《清真集》c辛弃疾的《稼轩词》c姜夔的《白石首人歌曲》。这些别集都因为宋朝成熟的刻印技术在当时即得到广泛的传播,增强了文学创作上的交流。

    “理学”又称“道学”,是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孔子所建立的儒家学派,到宋代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周敦颐等人的苦心经营,至朱熹集大成,形成了一个哲理化的新儒学。这种新儒学主要是以儒家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c道的思辨哲理,揉合三教而归一。后来元朝人在编辑《宋史》过程中,从维护封建正统立场出发,于“儒林传”之外把濂c洛c关c闽(即周敦颐c二程c张载和朱熹)四派哲人另行列入《道学传》,于是“道学”之名便成为一个学派的名称,而周c张c程c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