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还书(第2/3页)  山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往上爬,大尾巴甩在身后,把身体挡住,像一个毛茸茸的球,顺着树干往上滚,速度特别快。很多见过松鼠的知青异口同声:“什么蛇,是松鼠。”惊魂未定的宋玉荣,搂住李广的胳膊还未松开,跟着后边的夏金桂说:“我没见过松鼠,不知道咬不咬人?”夏金桂说:“我也是头一次听说,听名字应当是生活在松树上的鼠,咱家里的老鼠还咬人呢,何况是山里的鼠,一定也会咬人。”男知青们听到议论,有的说:“蚊子还会咬人呢,一只松鼠吓成这样,真是大惊小怪。”宋玉荣和夏金桂再不言语了,但是再往前走时,俩人的眼睛瞪圆了,时刻盯着脚前,再不要出现一只什么鼠。

    每天用的炸药,由队长指定专人负责,这个人不是知青,是工段的放炮工。放炮工每天负责从场材料库签字出库炸药c雷管c导线等,然后再背到工地。其他劳动工具都放在工地的山洞边和山洞里,劳动队伍一到,立刻投入战斗。男知青中的重劳力,抡铁锤,把钢钎,凿炮眼,轮流上,放炮工负责安装炸药,点炮,大家到远处听炮响。炮响后,女知青和男知青们开始往外运,土不多,碎石多,小块儿的用锹装,大块儿的用手搬,女知青俩人一筐往外抬,男知青一人两筐往外挑。家中留了六七个人,负责中午把饭送到工地。虽然每人发了线手套,哪里经的了坚c硬的石头磨,不到三天,有的手指磨出了血泡,有人虎口被震裂,不得不用药布缠着。但是,大家不喊累,不叫苦,轻伤不下火线。一想到这是用实际行动,去落实伟大号召,就热血沸腾,干劲倍增。战斗口号是:挖好防空洞,消灭帝修反,红心献给党,改造世界观。苦干大干十五天,全体知青把礼献。

    每个知青连,都有通讯员。各连战地报道陆续上来了,为了鼓舞士气,广播站外的黑板c广播喇叭充分利用起来,战地通讯,好人好事,工程进度成了知青们热议的话题。广播员丁红一人忙不过来,只好把林永祥从前线上撤下来,既当站长又当编辑。版面儿设计,非盖丽君不可,三个人在广播站屋里屋外忙活着。

    夏阳床下有一个木箱,装满了从家里带来的书,有哲学书也有小说。夏阳的父亲,原来是县图书馆馆长,林永祥能看到的书,很多都是从夏阳那借来的,特别是“文革”的中后期,厌倦了打打杀杀的夏阳和林永祥,站在图书馆里,无尽无休地阅着。图书馆已关闭,外面加了锁,两人真是小楼无风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就是现在,两人一个屋,既是办公室又是宿舍,劳动之余,两人全泡在书里。领导连队那点儿事,大事儿有指导员,平常的事,三句两句就解决,两人没感到有啥负担。

    杨大林从夏阳那借了一套《三国演义》,看完后,起早回工段时,把书给了柳山妹,要山妹替自己还给夏阳。柳山妹用一个布兜装着书,别人看不出兜儿里装的啥。查看完苗床后,就拎着兜往广播站方向走去。时间是上午十点多钟,柳山妹知道连队的人都出工劳动去了,夏阳也不会在连部,不如送到广播站。关于丁红和二连连长夏阳要好的事,柳山妹也有所耳闻。再说丁红,虽然对娘搞批判的那次批判会是丁红主持的,那是组织上定的,和丁红无关。大林和夏阳是同班同学,丁红多次背地向自己解释批判会的事,说揪芸娘上台,她会前并不知道,并且还替副连长多说了不少好话。可柳山妹认为,丁红可以原谅,而林永祥则不可原谅。他和大林也是同班同学,而且来双c峰青年点,也是大林介绍来的,对芸娘的批判,大有踏上一万只脚,叫人永世不得翻身之势。还放下狠话,谁若是认了这个娘,谁就 。柳山妹真是不回忆还好点,越回忆越生气,恨得牙根儿疼。

    广播站连着场卫生所,立在二连连部和二连知青宿舍后面,都是南向。广播站是两间,里间是丁红宿舍,有一个南窗,外间是广播室,南北各开一窗,门在东,向东开,开在山墙上,门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