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柳霞的故事和我的岗位(第1/3页)  煤城医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随后的几天,我白天上课,晚上就和何娟一起去柳霞诊室收集素材,或听她介绍,或看她接待病人,或去采访她诊好了的病人,每天基本上都要忙到十点以后。

    柳霞和何娟一样,是一名地道的煤矿子弟,上有一个哥哥,省城大学毕业后分到了省计划委员会工作。柳霞从省医专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分回到煤矿医院。父亲是煤矿子弟学校的校长,母亲在煤矿宣传科工作。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

    柳霞自幼成长在条件较好的家庭,从小到大顺风顺水,培养了她凡是都力求做到最好的倔强性格和自信心。参加工作后,她一心扑在工作上。让原来实力较弱的医院妇产科慢慢成了十里八乡闻名的科室。很多人来煤矿医院看病就是冲着柳霞而来,特别是她为每个患者建立的就诊档案,让每个来看病的人,只要你报上姓名就能知道你过往的病史,有些比病人自己还记得清楚,让更多人产生了信赖。

    看柳霞为病人诊病,更是能让人感到心安。对待病人,柳霞一扫平时的冷美人拒人千里之外的架势,眼里的忧郁一扫而光。感受到的只有亲切和温暖,不厌其烦听病人陈述,反复确认每一个细节。由于医院还没有单独建立儿科,与妇产科是合在一起的,晚上来医院诊治的大部分是儿童,柳霞更是处处留心。每一个来就诊的儿童,她都要建议陪同的父母,先把小朋友清洗得干干净净再触诊。用她的话说,小孩子不善表述,又喜欢乱奔乱跑,难免磕磕碰碰伤,清洗干净既可以首先感受到其精气神,又能看出是否有外伤。然后再详细分析确诊。她的这一习惯也感染了很多家长,慢慢的很多家长带小孩来看病,先在家就会对小孩收拾得利利索索,不然都觉得不好意思进门。

    利用两个晚上,我们走访了四个被柳霞诊治的病人,他们口中柳霞就是一个天使。有一个老太太已经卧床三年,柳霞定期上门为其诊治,从未间断。老太太一说起柳霞觉得比自己的亲人还亲。有一个女矿工家属乳腺增生,痛起来的时候只能靠热敷来缓解疼痛。柳霞接诊后,不但为其排除了癌变的可能,还通过饮食调理加药物治疗,让增生的肿块慢慢缩小,由持续疼痛改为只要不生病就不痛;人事科柳娟和柳霞是同学,也是闺蜜,结婚几年一直不能怀孕,柳霞发现她不孕的原因后,发现西医不能治愈,多次陪着她到省城c到双河找名老中医吃中药调理,终于让柳娟圆了坐母亲的梦。她在一次偶然中发现了一名矿工的儿子有多动症,硬是通过小孩的老师找到这个小孩的父亲告诉其儿子可能又多动症,建议其尽快治疗。家长开始还不以为意,柳霞有理有据的劝说,小孩的父母带着儿子到双河人民医院确诊了病症,然后找柳霞慢慢治疗。小孩原来又矮又瘦,治好后,身高体重都在飞长,学习成绩也一下提高了不少。小孩父母一说起柳霞,腼腆的男人也把柳霞说成了一朵花,感恩戴德的情形让人觉得好像一个神话故事。

    工作中柳霞完全就是一个让人值得信赖的健康守护神。规范的诊疗过程,认真的诊疗态度,似乎啥都能懂的诊疗技术像一幅幅图画在脑海中显现,让我都为之钦佩。我内心想,素材很丰富,这篇稿子差不了,就提前结束采访。

    培训加采访,让我忙碌又兴奋。当周六上午培训结束,柳娟宣布新报到人员在招待所免费住宿截至下周一,我才发现我住房问题还没解决。我赶紧去问何娟是否给我安排住房?

    何娟的回答让我感到无比的温暖,“早安排好了,书记亲自关照的,给你一个小单间,我请人给你清理了。”说完就要递给我鈅匙。“你要去看不?”

    “当然要去,不然我住哪?”我一脸高兴。

    “301,你自己去。”

    我拿到鈅匙就往三楼跑,打开门一看,是一间转角的房子,大概14平方左右,确实是小,一张床张桌子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