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章 超声科要选人(第1/2页)  煤城医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进修的日子依然忙碌。b超报告大部分的病症都差不多,每天就是那几个术语写过来写过去,排队叫号也就是重复着那几句话,该讨论的内容也讨论得差不多,常见的诊疗基本形成共识,先前热火朝天的局面变得沉闷,有时一个班,四个人之间说不了几句话,机械的将一个个病人迎来送走。我经过一个月的临阵磨枪,先前什么都不懂得窘态已经过去,看书的劲头也在消减。感觉日子枯燥无味,上班就有点心不在焉。带教老师对我们的表现视而不见,该指点的依然不紧不慢的指点。如果出了错误,批评到是更严厉,原来只说一句下次改正就不再说多话。现在动不动上岗上线,甚至能蠢得像条猪都骂出来了。用他的话来说,情况越来越熟悉,应该是错误越来越少就好,还重复犯错,说明一无定力,二无责任心。搞得我们三个人每天上班都高度紧张,觉得日子越来越难捱。

    我和两个实习生年龄相仿,原来顺风顺水的时候,基本上下班后就各回各家,没什么来往。现在天天一起受气,变成同病相怜,开始惺惺相惜。下班后,时不时买几瓶啤酒,炒几个小菜,一起聚聚,趁着酒兴一起批评古板老头毫无人情味。他们在b超室的实习生本来就是一个班的同学,聚多了,其他同学也加入了进来,后来慢慢发展成b超室进修实习的人大聚会。每次都是一大桌,聚餐地点固定在医院对面的“快乐餐馆”。这是一家新河县来的两口子开的小餐馆,老板姓肖,原来是乡下的一个土厨师,性格憨厚,手艺好。店里不时还有点乡里的新鲜山货尝鲜,让我们乐此不疲。老板娘精明能干,不管什么时候去,店里都干干净净。一家人就生活在店子里,一双儿女在旁边中学上学,成绩特别好。两口子努力经营着小店,期盼赚更多的钱,供儿女读书。我们定期聚会,成了固定的客源,有什么好吃的,总会想到给我们留一点,更加让我们不好意思不去。不过我们毕竟消费能力有限,就一起约定我们进修的一人结账一次,他们学生三人一起结账一次,每次控制在50元以内。

    喝酒聚会确实是减压的一种好方式,开始几次聚会基本上都是诉苦大会,大家都觉得张主任抓得太严,吴主任缺乏人情味,不像其他科室基本上本院和进修实习的两条线,泾渭分明,没那么累。只有超声科把我们当包身工剥削。不过年轻人就是好,心无城府,控诉过后该干嘛继续干嘛。控诉多了,心气也就平和不少,并且都是读过书的,苦诉多了又怕别人说自己小气,慢慢的聚会讨论内容变成技术上的切磋和工作上的感受。到让我受益匪浅。这些人中间,真正对b超技术没有系统学过的就是我,酒桌上听他们说,听不懂的地方就赶快回去看书,学习的效率到是更高。

    我们这些进修实习生一般都在30岁以下,只有清河县人民医院的老耿年纪最大,已经37岁,城府也比我们深。他是转岗到b超室当主任后自己主动要求来进修的,在我们眼里他已经属领导之列,我们聚会他很少参加,我们也理解。他偶尔来了也不怎么做声,听凭我们在慷概激昂的演说,只是他一来铁定就是他结账,别人都不能争。

    在看到我们不再控诉张主任。老耿参加我们聚会的次数倒是多了些。每次在我们的恭维下都要喝得是最非醉,然后就跟我们谈人生c谈他自己的成长经历。他是从内科副主任的岗位转岗到b超室的,这种转岗让我们这些人听来简直天方夜谭,不过他不说我们也不好问。但他说的一个观点让我完全认同。他说,“再好的b超诊断也只是一门辅助技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b超诊断也没有必要去见森林,既不可行,也是浪费。因为b超检查最有效的是实质性器官,不是人体所有的部位都适宜b超检查,比如肠道检查,b超检查就作用不大。所以一个好的b超医生应当是一个全科医生,什么都要懂。建议我们进修期间多到其他临床科室去交流c去听他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