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九三章 气定神闲孟太后(第1/2页)  大宋之重铸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请太后前来!

    听到这句话,徐还心中一震,看来那个情形不可避免了!

    赵构似乎也想到可能的处境,一下子从桌椅上站了起来,双手紧握着拳头,脸色相当难看。

    没办法,叛军言之凿凿要请太后,为了安抚局面,他不得不答允。

    “陛下,臣等以为请太后垂帘听政,重整朝纲,暂时与金军议和,来日再图北伐。”

    预料之中的事情,赵构握拳道:“太后慈爱圣明,由她老人家垂帘听政,自然甚好,朕应允便是,可立即着中书拟旨。”

    一旁的徐还却暗暗摇头,在这件事上赵构还是太乐观,或者太年轻了。

    果不其然,苗傅摇头道:“不,陛下臣等以为,陛下还是效仿上皇,由太子登基,太后垂帘听政为宜。”

    此言一出,宫墙上下,顿时一片哗然。

    赵构拳头紧握,指甲已经扎进肉里,身体甚至微微有些颤抖,显然是觉得叛军欺人太甚,远远超出了他的底线。

    徐还一点都不觉得奇怪,一方面是未卜先知,早有所料。另一方面,苗傅c刘正彦这样做完全符合常理,清君侧说白了就是逼迫君王,乃是不臣之举,必遭君主嫉恨。为了避免秋后算账,要么杀了皇帝,改朝换代,要么换个皇帝。

    扶持年仅三岁的皇太子赵旉登基,说白了是让太后垂帘听政,但实际上则可以“挟幼君以令天下”,大权在握,何乐不为?

    徐还甚至在想,先前吴湛在苗傅耳边说的就是这句话。

    见赵构不为所动,苗傅的手下张逵上前道:“圣人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望陛下今日应以大宋江山社稷和天下黎民百姓为重,退位,请太子登基,上皇早有先例,还请陛下效仿君父。”

    言之凿凿,貌似理由充足,但赵构心中却连连冷笑,什么江山社稷,什么效仿君父?当年金军来袭,父皇是担心成为亡国之君,才匆匆将皇位传给太子赵桓,当时今日情形完全不同,如何能相提并论?

    赵构心里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的,但眼下情形似乎容不得自己说个‘不’字?

    尤其是大臣们似乎有所动摇,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有的反对,有的赞同,这个情形让赵构更是心乱如麻!

    “陛下且先坐下,从长计议吧!”近处的臣子见赵构风中凌乱,赵构则冷笑道:“朕还有资格坐在此处吗?”

    自称“朕”,自然是还将自己当皇帝,但皇位摇摇欲坠,赵构此刻心中难免纠结苦闷。

    徐还看在眼前,暗暗摇头,为今之计,只能等太后来了以后再说。

    不过多时,孟太后便在内侍和宫娥簇拥下前来,意外的是柔福帝姬竟跟随在身边。她一身宫装衣裙,扮作寻常宫女随侍在侧,也不知是何缘故?

    多日不见,徐还自然甚是想念柔福帝姬,看样子她在皇宫里的生活不错,颇得太后喜爱。只是今日这宫门口乃是非之地,前来此处实非好事!

    太后到来,却不愿意登上城楼,反而要直接出宫门去安抚叛军。

    赵构闻听此言,连忙从城楼上下去阻拦,徐还亦跟随百官下去,阻拦太后,阻拦随行的柔福帝姬。

    “太后,外面皆是叛军,您不可出去冒险。”赵构第一个不同意。

    “是啊,万一叛军挟持太后,该当如何?”

    “太后乃千金贵体,实在不宜犯险。”

    “怕什么?”轿帘掀起,一个慈眉善目,雍容优雅,气定神闲的老妇人朗声道:“叛军不敢犯吾,你等不必担心。”

    宰相朱胜非赞同道:“没错,太后身份贵重,叛军定不敢对太后不敬正好趁此机会试探叛军意图。”

    “可是”

    孟太后道:“好了,就听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