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〇九章 求娶(第1/2页)  大宋之重铸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徐还护送福国长公主回来,得封宁远将军,长安县男,并未授予实职。

    此番两战宫门,睿圣宫护驾,通知梁红玉与诸将家眷躲避,从而扭转了兵变态势,功劳着实不小。

    垂拱殿里,赵构下旨将徐还擢升为从三品的云麾将军,爵封长安县伯,兼领御营统制,一下子连升三级。

    与韩世忠等宿将不同,徐还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年轻人,一下子名扬天下。如今得封高官显爵,难免格外显眼,为人津津乐道。

    当然了,有人羡慕,自然也有人嫉妒,甚至不服气。有道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大抵就是如此。

    按照自北方一路归来的功绩,以及本次护驾,这些功劳其实也不算什么,徐还倒也能心安理得地领受。

    但为了不那么耀眼,以及一些别的目的,徐还当殿谦辞。

    “臣蒙陛下厚恩,受宠若惊,然臣何德何能?堪当陛下如此厚赏,恐受之有愧。”

    大宋文华鼎盛,书生出身的文官比较多,中庸谦逊之道十分流行,谦逊推辞赏赐几乎是一种流行文化和惯例。

    很多时候,皇帝擢升某位官员高位,为了显得自己高风亮节,不贪官爵,往往要上疏推辞两三次。要是一口答应,反而落了下成,皇帝也无可奈何,不得不陪着臣子们演戏,搞出一副三顾茅庐,任用贤良的做派来。

    所以徐还的推辞,在众人眼中就是必须的套路,毫不奇怪。甚至连皇帝赵构都习以为常,笑道:“卿护驾有功,封赏理所应当,心安理得接受便是。”

    “为陛下护驾,为大宋尽忠乃臣的责任,不为封赏”

    赵构笑道:“朕知卿忠义,但朝廷法度,赏罚分明,这是你应得的。”

    “陛下封赏丰厚,臣不若”徐还支支吾吾,似乎不知该如何开口。

    赵构瞧见之后,疑惑道:“徐卿,可是有什么事情?你尽管开口,朕为你做主便是。”

    等得就是这句话,我的大舅哥!

    徐还心里乐开了花,但是表面上却仍旧一副不好意思的表情,低声道:“陛下臣能不能用这些封赏换个请求,求陛下一件事。”

    “哦?”赵构眉头一动,顿时饶有兴致。

    在场的官员也都好奇地看着徐还,不知这位年轻,圣宠优渥的将军到底有何意图?用封赏换个请求

    代价不小,所求想来也不小。

    “如此看来,应是卿之心愿,朕若能办到,定为卿圆之。”赵构笑了笑,如此当众施恩臣子的机会,当然要抓住。

    听到赵构的话,徐还心中大喜,肃容朗声道:“臣曾护送长公主归来,一路同行,为长公主风采倾倒,思慕已久,臣斗胆向陛下恳请,求娶福国长公主。”

    徐还话音落地,朝堂上顿时一片耸动,甚至是窃窃私语,交头接耳。

    谁也没想,徐还会在朝堂上提出这一的请求,当众求娶公主。场合和行为似乎都有些许不妥

    公主婚事似乎不应该放在朝堂上提及,而且自古都是皇室恩典,下嫁公主,甚少有臣子主动求娶公主的。

    毕竟君臣之别,身份悬殊,寻常臣子哪有资格轻言求娶公主?即便是勋戚之家有此心思,也都是暗地里悄然联系,向徐还这般大胆公开的做法,甚是少见。

    至于求娶目的,有人觉得徐还是情之所至,率真坦诚。毕竟一对青年男女,万里同归,日久生情很是正常。但也有觉得,徐还不要厚赏转而求娶,是为成为大宋驸马,攀龙附凤,贪图富贵

    反正公主婚嫁只要不是和亲,便不是国事,外臣肯定不便置喙,还是得看皇帝的意思。

    赵构显然没想到徐还提出这么一个请求,过分吗?好像是有一点。

    但赵构也算是年轻人,转念一想,两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