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六八章 出师未捷已先败(第1/2页)  大宋之重铸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秦桧的怂恿下,赵构欣然同意。

    百官请命,官家点头,宰相赞成,出兵讨伐刘豫也就是板上钉钉之事。

    徐还接到消息,有些惊讶。

    局势怎么这么发展起来?

    有点看不懂。

    随着蝴蝶效应的不断扩展,历史走势虽不至于面目全非,但已经大不相同,很多事情徐还已经难以把握。

    某种程度上,穿越者的未卜先知优势也快速降低。

    赵构竟然一反常态,信心满满地支持北伐?

    原本历史上好像也有过那么一段,不过似乎很短暂。

    而且是绍兴和议之前,如今和谈提前,赵构竟然还有胆量挑衅金国,实在反常,难道大舅哥转个性子?

    裴元衍觉得这是好事,一旦开战,便意味着机会。

    前线如火如荼的时候,徐还便可趁势再度出山,回到西北,龙翱九天。

    裴先生甚至打算准备物资和人手,只待朝廷诏命一出,徐驸马便可随时出动。

    但徐还却一点也不乐观,总觉得这件事有古怪。

    赵构将自己和岳飞都召回临安,借着商州倒戈之事,问责申斥襄汉诸将,其中就包括张宪等岳飞亲信部将。

    这种情况下,大举北伐刘豫,靠谱吗?

    徐还仔细思考一番后,仍旧不为所动,不闻不问,没有掺和半句。

    朝廷也没有启用徐还的意思,岳飞也受到冷落,以照料母亲病榻前为名,被留在临安。

    赵构本人则去了建康,御驾临江北望,一方面激励士气,一方面督战。

    此举确实给人一种官家信心满满,一心北伐,惩治叛臣贼子的决心。

    宰相张浚随御驾陪同建康,设立都督行府,由张浚担任右相兼都督诸路军马,专门处理军事事务。

    朝野上下士气大振,好似真的看到了中兴希望,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赵构都督行府下达军令,命张宪c刘光世c吕颐浩c韩世忠四位武将分进合击,讨伐刘豫。

    自始至终,不曾提及徐还和岳飞。

    一点也不意外,徐还听闻消息,淡淡一声叹息,兀自坐在西湖边看风景,等候捷报。

    不过也许,更大可能是——变故。

    宋国出兵讨伐刘豫,黄河以北的金国人毫无动静,好似浑不在意。

    绍兴和议,宋金约为伯侄之国,所以赵构礼节性地给金国送去了一份国书,阐明刘豫作乱,主动挑衅,宋国讨伐是被动应战。

    金国没有回应,似乎是默许态度。

    宋军也就毫无顾虑,调动兵马朝北进发,渡过淮水,发起进攻。

    按理说,没有金国支持,刘豫那些伪军不堪一击,王师北进,必定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收复中原指日可待,江南很多人已经鼓吹者等到捷报到来,早日庆贺。

    可是,意外发生了。

    淮西兵败!

    刘光世所部竟然在北进途中被刘豫伪军击败,甚至还丢掉了濠州c寿州,淮水中游被叛军扼守,上下不得呼应。

    尤其是寿州要冲之地有失,刘豫的伪军顺着淮水东下,直扑吕颐浩的后方,断其辎重粮草。

    已经渡过淮水,沿运河进发的吕颐浩所部不得不紧急回撤,韩世忠见势不妙,也不敢再进军,及时前来救援。

    好在没有酿成什么大乱子,刘豫也见好就收,放弃濠州c寿州,及时北撤,以免被宋军包围在淮南。

    但北撤之后,立即扼守各处交通要冲,并破坏桥梁道路。

    宋军失了先机,再想北进可就不容易了,而且战败之后,锐气尽失,士气低落,再也无心征战。

    北伐之事开始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