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烽火连天,东南却是一片祥和欢乐。
开战之后,徐还只是象征性地上疏临安,写明任氏兄弟与慕洧等人谋反,西夏与叛军阴谋勾结,进犯大宋,西军请求出兵讨伐,击退来犯之敌。
说是请求,实际上先行出兵。
赵构心知肚明,徐还是占着理的,自然不会在这些小事上纠结,爽快地下旨准许了。同时对叛臣贼子,以及入侵的西夏表示了强烈谴责。
随后赵构便将此事抛诸脑后了,关自己什么事吗?西军平叛和自己有关系吗?
如果说有的话,也是希望叛乱能够拖垮徐还,西夏能够成为徐还的心腹之患,拖住他东进的脚步。
与此同时,这也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大宋朝廷不仅可以趁此机会尽快吞下刚刚收复的淮北c中原和齐鲁之地,休养生息,亦可趁此机会搞点大动作。
赵构的第一个大动作是启程北上,前往扬州迎接南归的孟太后。
群臣对此并不赞成,至少秦桧,以及宫中的皇宫c甚至御医不大赞成。赵构近来身体不怎么好,为求子嗣过度纵欲,身体有些虚弱。
奈何无论是谁的劝谏,赵构都听不进去,依旧我行我素。众人心里不免期盼着韦太后归来,以母后之尊能够劝说皇帝。
皇帝轻易出京本就有风险,何况圣躬抱恙,实在不宜远行。奈何赵构坚持,为表对母后孝敬,必须亲迎。
大臣们赞许赵构孝心可嘉之后,纷纷劝说不必跨江,可以在临平或者镇江迎接太后凤驾。
但是赵构坚决反对,一定要前往扬州。
如此坚决,自然是有原因的,虽说身在临安,距离北方遥远,但并不代表赵构对北国之事一无所知。
被掳走的皇室女眷在北方过着怎样的生活他是知晓的,五国城的浣衣院成了金国上层将领官员排队光顾的场所,是和原因他一清二楚。
赵构很年轻,尚未不到三十岁,其母韦氏被掳走的时候尚未不到四十。母亲在北地会遭遇什么可想而知。
宋国朝廷在北地亦有密探,韦氏与盖天大王完颜宗贤生有两子并非什么秘密。赵构知晓,也很难受。
可是即便银牙咬碎又有什么办法呢?韦氏是他的生身之母,何况这诸多羞耻遭遇也不得已之举。
除了痛心之外,赵构唯一能做的就是为母亲遮掩,隐藏秘密。
他已经想到一些办法,比如将母亲韦氏的年龄提高十岁,被掳去北方的并非是半老徐娘,而是一个色衰的老妇人,遭到侵犯的可能自然就小一些。
至于和完颜宗贤生下的两个便宜弟弟,也可以此否认,避免他人说闲话。其实说白了,掩耳盗铃,聊作安慰。
其次就是对韦氏隆重礼遇,崇高其地位,从而让天下敬重,避免流言,也起到一个威慑作用。
官家这般至孝,倘若有谁冒犯太后,那就是自己找死,天下人少不得掂量掂量。
国舅韦渊封为安乐郡王前去迎接,各州县官员隆重接待,圣驾亲自前往扬州迎奉都是这个目的。
另一个方面,赵构离开临安也是为了避嫌。
动手的时候,不在临安,或许闲言碎语会少一些。
临启程之前,赵构询问柔福帝姬,是否一同前往扬州迎接太后凤驾。
按理说柔福帝姬作为唯一在临安的皇室公主,即便并非韦氏所出,也应该前往迎接。但出乎预料,柔福帝姬婉拒了。
而且理由非常充分,她近日经常梦到孟太后,故欲谒陵祭奠。
此话一出,即便是赵构也无从反对。
大宋的太后不止一位,除了你的生母韦太后,还有扶持你登上皇位,在苗刘之变中全力支持你赵构的孟太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