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一七章 佳话之外(第1/2页)  大宋之重铸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临安!

    政事堂刚刚收到奏报,运粮的漕船在大江遇到风浪,不慎沉没了。奏

    报是韩世忠发来的,镇江水军已经及时出动抢救,可惜为时已晚,不仅漕船沉没江底,船上随同护航的兵丁也都葬身鱼腹。看

    到如此说法,张俊一脸疑惑。

    此中的疑点着实太多了,不是一点半点,甚至

    镇江水军很值得怀疑啊!

    “韩世忠终究不可留!”

    “可是,为今之计,牵一发动全身。”

    秦桧在军事方面的考虑颇为保守,自然也就颇多顾忌。“

    不能再犹豫了,韩世忠不可靠,吕颐浩也未必靠得住,长此以往,粮道受阻,淮南必然保不住。”

    张俊道“与其如此,还不如将大军撤回江南,以免韩吕二人与徐还狼狈为奸,里应外合。

    当此之时,以大江天险保全江南之地,至为重要,否则我们可真就没有安身立命之处了。”秦

    桧沉吟片刻,说道“所言不错,大军撤回江南,顺势罢了韩世忠和吕颐浩的官职吧!”两

    人身份特殊,影响巨大,本意是考虑到他们对大宋朝廷的特殊“情感”,不宜轻动的。但如今情势所迫,自然也就顾不得许多。但

    不管怎么说,也只是罢职而已,不会有过分举动。哪怕是恨透了,也要暂时留着,将来另有用处。

    为今之计,最重要的仍旧是保全江南。只

    是,江南当真保得住吗?

    昔年的南陈、南唐都坐拥大江天险,可都没能挡住北方大军,如果是这样

    秦桧脸上不禁露出了些许凝重神色,一个疑问从他的心底里冒出来,到底是该南下还是北上呢?

    除此之外,还能做点什么呢?

    对

    于临安和洛阳而言,战争胜负的关键集中在了长江两岸。张

    俊意识到淮南已经无法保全,所以及时撤军未尝不是一个选择,这样南撤的兵马和临安本部可以联合将韩世忠与吕颐浩吃掉。

    以强硬的姿态吃掉这块夹心饼,拿下他们手中的兵权,从而彻底掌控江南,依托大江建立稳固防线。徐

    还这边恰恰相反,再联系上韩世忠与吕颐浩之后,淮南便成为眼下的夹心饼,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呢?双

    方所在意,或者说所赌的正是时机。

    驻守楚州的将领是宁向忠,是张俊一手提拔的亲信,之所以选择他来驻守淮水防线,一来是因为他确实有些领兵作战的才能。二

    来则是出于忠诚考虑,此人和田师中关系匪浅,二人曾是战场上共过生死的袍泽兄弟。田师中死在汴梁,宁向忠十分痛心,自然也就对杀人凶手徐还格外憎恨。

    将此人放在淮水沿线,至少不用担心他会临阵倒戈。宁

    向忠倒也没有让张俊失望,自从他到来之后,西军在淮水边滞留了不少时间,始终没能突破。当

    然了,这也是西军暂时放缓进攻脚步的缘故。虽

    说兵贵神速,但短时间南下了中原和淮北的大片土地城池,这些地方要么原来属于临安朝廷,要么曾沦丧金国手中。双

    方的势力已经渗透其中,大军过后固然能夺取城池,但彻底清剿,完全掌控并非易事。为了保证后路,徐还需要一点时间稳固后防,至少要保证粮道无忧,故而兵锋在淮水前暂缓前行。

    宁向忠倒也不愚蠢自大,对这一点还是有较为清晰的认识,饶是如此,西军有限的进攻仍旧让他有些招架不住。比

    如,西军在寿州发起了猛烈进攻。当年后周与宋国讨伐南唐,御驾亲征的柴荣与赵匡胤都选择寿春作为突破点,不是没有道理的。

    寿春的战事十分激烈,看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