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3章 归顺的荒唐条件(下)(第1/3页)  帝国风云之君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是么?鱼大人莫非认为”乌林答复作为皇室成员更清楚国师的神奇,所以根本不相信鱼寒这种连自己都瞒不过的拖延办法能够糊弄住大金国国师,此时也是显得比较愤怒甚至都快要没了继续跟这小混蛋废话的心情。

    “驸马您还真别不信,这样吧,咱给您说个事,然后您再琢磨琢磨!”要糊弄金国国师,这事确实比较难,但通过他去糊弄完颜雍那就会变得相对比较容易,只可惜乌林答复似乎并没有猜到鱼寒的真实意图。

    “说吧,本官洗耳恭听!”都懒得再使用什么客套的称呼,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还没有到了需要彻底撕破脸皮的地步,乌林答复说不定这个时候就已经拂袖而去。

    “在大金国境内,上田每季可收麦粟一石二斗,咱这话没说错吧?”史书上有着明确记载的数字,鱼寒当然不会记错,但这个时候说这话似乎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那又如何?”乌林答复也想不明白这小混蛋为什么会突然提及粮食产量,但这并不是什么秘密,所以也不介意先承认下来再看看鱼寒到底要闹出个什么幺蛾子。

    “不如何!”漫不经心地把玩着手中的酒杯,直到乌林答复已经开始显得有些不懒烦,鱼寒这才慢条斯理地给他来了一招语不惊人誓不休:“就是不知道若咱有办法让大金国亩产粮食五十石,咱能值多少钱?”

    “痴人说梦!”丝毫没有犹豫地做出了评价,要知道粮食产量可不比得其它,别看宋金时期的农耕方式还比较落后但在这个时代也是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就连国师忙活了这么多年都没办法做出太大的改进,乌林答复凭什么相信鱼寒有这个能力?

    “是不是痴人说梦,您回去问问国师不就知道了?话也不多,您只需要告诉他,咱有办法远涉重洋去把土豆跟红薯给刨回来就行!”想要凭借现有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产量,这基本不太可能,但如果能够撺掇着完颜雍去找点种子回来,那对鱼寒来说就会变得相对比较容易。

    “若世间真有此物,汝为何不献于宋室以求功名利禄?”根本没听说过的新名词,但让乌林答复首先产生怀疑的并非是具体产量,而是鱼寒的真实用意,毕竟这小混蛋在之前可是去临安混到过进士名头的宋臣。

    “你当咱傻啊?就这种事,咱要是告诉了大宋官家,还不得被朝堂之上的那些个窝囊废给捅到大金国去?到时候好处可就变成了他们的,咱能捞到个啥?”要说乌林答复的怀疑确实很正常,但鱼寒也能给出个非常合理的解释。

    在这年头粮食的增产就意味着国力的增强,鱼寒在这之前并非没有考虑过用这种方式来帮助孝宗皇帝迅速积攒家底,但最终还是因为这样那样的现实困难而不得不放弃了这种选择。

    想要去刨出土豆跟红薯,首先就必须要组建一支能够进行远洋航行的船队,就算宋代的造船水平确实可以满足需求,但那也许要调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想要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保密那显然是不可能。

    大宋朝这些年已经为金国提供了太多的无偿援助,实在没必要再虚耗国力去替完颜雍进行远洋探险,毕竟有朝堂上那些个成天为了大金国利益而殚精竭虑的重臣跟着瞎掺和,谁能保证那些历经艰辛从大洋彼岸运回来的高产作物能够在江南地区生更发芽而不会成为大金国勇士们的腹中之物?

    按照史书上的记载来看,宋代的人均粮食拥有量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虽说还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分配不公,但远洋航行也不是普通老百姓所能解决的问题,可偏偏那些个有能力去做这件事的豪门大户又因为家中粮食早已堆积如山也不会有太大的兴趣去做这事。

    至于说通过远洋航行来开疆拓土这事么,要放在汉唐时期肯定没问题,就算是放在明代也还有可能凑合能糊弄不少人,但对于大宋这么个没事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