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4章 贫穷的府衙(第1/2页)  帝国风云之君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其实自从鱼寒占据狄道城以来,辖区内百姓想要念书还是比较简单,除了有着非常严格的年限制基本就没什么要求,百姓们对此也是比较理解,毕竟让一群都可以当爹的青壮跑去跟半大小子甚至挂屁帘的小家伙坐在一起读书识字也确实有点不像话。

    但如今可不同了,经过快一年的发展,大半个临洮路的百姓都算是看明白了,狄道府学不仅传授那些能换来功名却对平常过日子没啥用的圣人之言,而且能让人学到可以养家糊口的手艺,学得好甚至还能立即就给全家带来最为实在的好处!

    功名是谁都想要,但谁都知道想用这种方式出人头地并不容易,而在寻常百姓看来学手艺就不需要这么麻烦,只要能够吃苦耐劳再怎么也能学个半吊子,况且狄道府学里传授的手艺还包括了最为传统的种地!

    为了能够改善自己的生活,更为了给子孙后代多攒点家当,老百姓们也开始铆足了劲地想要挤进府学里去学点实在的东西,可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就算他们能够拉得下脸面,有些事情也没当初那么好办!

    要知道同样都是非常严格的入学年龄限制,但在一年前所谓的审核也就是走个过场,都不需要套近乎送礼,直接让里正给出个证明,哪怕已经是到了而立之年也可以借口长得太过着急跑去府学里偷师学艺!

    但随着商鞅制定的严苛法令逐渐被公布,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百姓们用这种手段混入府学,虽说里正同样有资格出具胡编乱造的年龄证明,但后果是一旦被查出,不仅入了学的青壮会被直接扔去服劳役,就连里正也很可能因此被罚得倾家荡产以弥补府学的损失,就这事谁还敢胡乱帮忙?

    原本还指望吕祖谦等当世大儒能够及时拨乱反正,制止那个千古第一酷吏继续瞎胡闹,可谁知道等了这么久也没听到府衙里传出什么动静,反倒是祐川县衙为了平息民怨而采取的做法让大半个临洮路的民众看到了希望。

    现在就去从军,熬过了漫长且痛苦的新兵训练期之后再去战场上碰运气拣个军功回来,这不是不可以,但寻常百姓最怕的就是夜长梦多,毕竟谁也不知道府衙里的那个小混蛋啥时候又琢磨出了新的损招,所以只要还有别的可能都不会把这列为首选。

    好在鱼大人还没对前些年定下的规矩做出修改,只要跟在主力大军后面去拣个敌军回来,就能去官府领粮食或者是最低级却刚好可以换入学名额的军功,别看百姓们在一年前还是大多选择前者,但现在他们可是彻底算明白了!

    虽说因为壮劳力的缺乏,百姓们也不可能把所有青壮都塞进府学,但别忘了现如今女子不仅可以从军也可以入学去给家里争取来足够利益,这多少也能让他们产生一点别的想法。

    而按照莫六爷的算计,他们只要在这个冬天捡回二三十个奇装异服的草原勇士,来年开春就能把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送进府学里去,至于到时候是否能够学有所成,那就只能看她们的天分跟运气!

    很可能会改变整个村庄命运的机会,六爷当然不可能随随便便就拱手送人,哪怕送的只是计划中的极小一部分也不行,毕竟普通百姓最为擅长的就是积少成多!

    反正不用担心狄道守军敢跟官兵一样对辖区内的普通百姓下黑手,六爷当然会非常果断地拒绝了焦桦跟孟福给出的诱惑,但他带着村中青壮忙活了大半月也还离着预期目标有不小差距,毕竟这附近能够琢磨相同法子的人可不少。

    暗自埋怨大金国的官老爷们做事实在不讲究,居然都不知道趁着冬季农闲时节多派点不顶事的倒霉蛋过来让狄道守军揍趴下之后再被他们捡回去换战功,但靠着更为保暖的原始羽绒服,能够在冰天雪地里多呆些日子的六爷他们还是要比别的民间狩猎队稍微多了些收获。

    “大兄弟,运气不错啊!逮了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