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买鸡(第1/2页)  农女种田致富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经商就是当商人啊,商人不好,好多人都说商人很狡猾的。”玉娘噘着嘴说到。

    “人有好人,就会有坏人,有好商人,就会有坏商人。你不能说哪一种人全是好的,或者全是坏的。而且经商也没什么不好,只是三代不能参加科举,不能当官。可是像我们这样的,不做商人也读不了书当不了官。要是爹还在,谢书也读不了几年书。你知道读书要多少钱吗。”珍娘闭着眼,胡乱说了个数:“要两百两银子呢。”

    玉娘吓得嘴都合不上,1文钱买的肉包子就能好吃到要昏过去,两百两能买多少好吃的肉包子啊。

    珍娘又说:“要我说,庄大爷还不如当如让兴理哥跟着征兵的人走好了。要是能挣些军功回来,那可就变成官老爷了。”

    玉娘问:“那爹爹回来是不是就是官老爷啊?”

    “对,到时候,你就是官家小姐。”珍娘逗趣道。

    可实际上,珍娘一定点都不看好,爹爹年纪大,各方面跟年轻人是有差距的。上了战场要么呆在后勤部队,要么就是炮灰。一种不会有作为,一种连活下来的可能性都很低。

    珍娘把空碗放回篮子里,说:“回去吧,小心点,我很快也会回去的。”

    几天后,珍娘山上的篱笆已经建好,正巧听说李二叔要去镇上,便与他们一块去。

    一起去的还有黄伯跟周生哥。

    李二叔家有驴车,黄伯家也有驴车,再带两个人也没有问题。

    现在已差不多是春耕时节,他们几家趁着有时间,就想去镇上多买点东西屯着,等真开始春耕就没得空了。

    周生与珍娘是同一辈,是周婶的儿子,不过年岁较长,前些年已经娶亲,去岁得了千金。周婶家过得不容易,四个孩子有三个是女儿。大女儿,二女儿都已经成亲,光嫁妆都花了好大一笔钱,小女儿比珍娘还小些。

    周伯已经四十好几,古代四十岁跟现代的四十岁可不同,看上去比六十还老。周伯再干几年应该就干不动了,整个家都得周生撑着,周生上有老下有小,又没门手艺,只能种田,日子恐怕更不好过。

    黄伯家比周家人口少些,原先也是多的,生了五个娃,没想到女娃没过两岁全没了,生最后一个女娃时,黄婶大出血,跟着女儿一块走了。只留下三个汉子。黄伯大儿子跟周生一般大,还没娶亲,在征兵那会儿跟着队伍走了,小儿子才八岁。现在家里只有两个人,花不了多少粮,只为养大孩子,倒是饿不死。

    珍娘是去蹭李二叔的驴车,驴车比走路不知快上多少,不到一个时辰就能到柳安镇。

    镇上的大街拥挤,牵着驴车不方便。他们干脆将驴车寄存到镇口的茶馆。

    进到柳安镇的大街,一群人就分开来走,因为各家要买的东西不同,要买的也多,一起走,逛到天黑也不能将想要买的买完。大伙只约定午时后在村口茶馆集合。

    珍娘带着玉娘先到酱料铺子。酱料铺子是官家的,主要卖盐,其他都是附带,还是为了方便群众。

    调料比粮贵,这是一定的。一斤粗粮6文钱,一斤盐可是要60文。幸好不是吃盐饱腹,否则现在的人大部分得饿死。

    珍娘买了半斤盐,半斤醋,三块红糖,二两豆酱。豆酱不是酱油,有点酱油香味,看起来更像是豆瓣酱。这些东西全装进了珍娘的竹筐里。

    珍娘特地把自己补好的竹筐背来放东西,比手提着要方便。

    买好酱料她们就去了余记粮铺,这次可以坐驴车,不怕背不动,就买多些。十五斤粗粮,三斤细粮,还有一斤糠,竹筐背装得满满当当。

    糠是用来养鸡的,虽然养在山上,也不能不给吃粮食。

    暂时没有收入,她们还吃不起顿顿细粮,暂时只能用粗粮讲究着。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