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顽童初长成(第1/3页)  乱世枭雄之群英争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虎和叱奴夫人把重病的幼主留在邙山脚下郎中游道春家里,以托付游郎中照看几日。不曾想,当李虎再次来到游道春家中寻幼主时,游道春以及他们庄上的庄客,都不见了踪迹,而且房屋尽毁,一片狼藉。李虎苦寻多日人不见踪迹。

    心灰意冷的李虎,带着万分愧疚,回到长安向宇文泰和叱奴夫人负荆请罪。宇文泰和叱奴夫人虽伤心万分,但也无可奈何,事已至此,只能留伤心在心底,况且,为保幼主众将士已然死伤数千人。宇文泰赦免了李虎和叱奴夫人的过失,此时只能祈盼幼主宇文邕还尚在人间,能有一日父子重逢。

    宇文泰选了一些心腹,一直秘密寻找幼主的下落。宇文泰从未放弃过希望。

    就在李虎和叱奴夫人离开游道春家中的当日。彭乐追兵追到了村庄,而且抓了乔装打扮的素樱,几经逼问素樱,素樱闭口不言。追兵搜寻村庄无果。但见村庄周围有零星的马粪和凌乱的脚印,知道曾经有宇文军在此借宿。召集所有庄客盘问半天,众人都说不知道,没见过。因为当时是半夜时分李虎等人到的庄上,而且将士都蹑手蹑脚小心翼翼进的庄子,除了叩开了游道春的家门,别人都不曾被惊扰到。况且游道春自然也不会说。

    追兵等诸将商议,这邙山是两过之间一个天然屏障,山脚下有这个庄子,一旦两方交战,这庄子岂不成了他们的据点了。他们决定要把邙山周围成为一个无人区。士兵们为防止庄客再回来放火烧了村庄,还威胁庄客说,如有再回来者,全家处死。

    于是游道春和他们的庄客被这些军爷们赶出了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的村庄。庄客们有亲的投亲,无亲的靠友,无亲无友的四下乱走,成了流民。

    游道春和夫人带着襁褓中的宇文邕依依不舍的离开自己的家。临走前他们偷偷带上自己的一点积蓄和叱奴夫人留下的钱财。所谓穷家富路,在家千日好,出门日日难,更何况这也是流亡了。

    几经辗转,游道春一家来到了洛阳城东。在那买了一处三进院的宅院,游道春又挂起了悬壶济世的招牌,继续做他的郎中。

    对抱回的婴儿宇文邕,两口子是疼爱有加,视为掌上明珠。他们知道这婴孩是那位好心的贵夫人的血脉,虽然他们不知道那夫人到底是谁。出于一种天然的父爱母爱,更出于对人的一番承诺,两口子发誓,一定要把这个孩子当做亲生所养的来看待,只等他的亲生父母来接他回去。

    春来冬去,斗转星移,转眼间七年过去了,宇文邕的父母依然没有找来,此时的宇文邕已然长成一个调皮聪慧的顽童。游道春并不知道这孩子的姓氏,为了不引人怀疑,也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他和孩子自然以父子相称,并取名游世平,字思亲,寓意但愿天下太平,别再有那么多的生离死别。

    游道春为了能使这个孩子成才,请了很多先生教授游世平,而且不惜重金。只可惜先生们都有始无终。是先生们无能吗?不是,是此小儿生性顽劣,鬼主意又多。周围有一些年龄相仿的孩子,游世平是个孩子头。带领着这帮孩子经常挑战老师的权威。不是往老师书上涂上浆糊,就是往老师椅子上抹上马粪,让先生们是苦不堪言,更让先生们受不了的是,这孩子竟然挑战书上圣贤的言论,还说的头头是道,屡教不改,越训他他还越来劲,这可触及了先生们的底线,那个年代的读书人大多都对先贤子曰之类都有着宗教式的崇拜。先生们都觉得此孩童朽木不可雕,无可救药矣。

    游道春也倍感苦恼,但他却坚信这孩子绝对是个可塑之才,而且将来必成大才,只是那些先生虽满腹经纶,但也迂腐不堪,教授不得其法而已。游道春心想,死了张屠户,还能吃带毛猪?看来必须要请个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先生才可教的小儿。游道春开始四下打听询问,寻找名师。

    没了先生的游世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