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冶棘嘴角抽动两下,没有说话。他看看目如饥鹰的童骏,看看幸灾乐祸的戚筱泉,又看向表情苦恼的阳奈薇,以及面无表情的狄凉。
欧冶棘决定不与童骏比试。童骏的“践裹钻”已经颇有威力,自己与他交手的话,两人都有危险。首先,欧冶棘会有危险。因为他前不久才自废武功,达晟拳也才认真修习短短几天,现在劲力力道甚是低微,无法与童骏硬碰硬,但凡有一星半点的疏失,他就得受伤。其次,童骏也会有危险。欧冶棘前不久自废武功,虽然功力仍有残留,劲力层次也比较高,但对劲力的控制力度很弱了。也就是说,他能发不能收,否则刚才他也不会一巴掌把童骏打得嘴流血。
糟糕的是,对付“践裹钻”,不管是攻是防,是用刚力硬碰或者用柔力化解,本质上都是硬碰硬,都是以大克小,以强克弱。因为“践裹钻”是最实在的东西。欧冶棘的核心功法、战力核心就是“践裹钻”,童骏的也是,“践裹钻”对“践裹钻”,容不得半点讨巧。
“践裹钻”是十二形门核心功法,是最基础,也是最高明、最困难、最本质的功法。稍微夸张一点地说,“践裹钻”也可以说是所有武术、所有技击、所有运动都应该遵守的核心功法。
“践裹钻”不是单纯的招式,不是单纯的动作,它是战斗法则,它是战斗本能,是战斗力最核心的部分。既然是本能,那么它是人类共有的东西,也是所有武术流派都具有的,区别在于各个门派对它的称谓不同,对它的认知程度不同,对它的重视程度不同,对它本来面目的扭曲程度不同,对它的习练方法不同,以及施展时的威力不同。
在当今,对“践裹钻”研究最深入的是十二形门,“践裹钻”这个名词就是他们赋予的,也成为十二形门最核心的功法,最耀眼的招牌。“践裹钻”是战斗本能,是战斗核心,虽是人类共有,然而时至今日,绝大多数武术流派都不再以技击实战为宗旨,都演变为表演派、社交派,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践裹钻”变成了十二形门独有的东西。
当然,不管大家是否承认“践裹钻”,它都确实是人类共有的,因为“践裹钻”本质上是战斗本能——战斗是人类共有,本能也是人类共有。欧冶棘与不少门派的弟子交手过,其中但凡算得上高手的,都或多或少具有“践裹钻”的风格,而且其战力越高,就越给他“践裹钻”的既视感——正所谓丑人丑得千奇百怪,美人都长得都差不多。
“践裹钻”的理论,言简而意繁;“践裹钻”的锻炼,枯燥又奇妙;“践裹钻”的实战,霸蛮又精微。统而言之,“践裹钻”一旦施展,势若奔马连环,一气演化,一意闯杀,一击败敌。分而言之,“践”是外刚内柔有听力,是虚中,是涵蓄,若鲸鱼游旋,如鹄落龙潜;“裹”是刚柔相济有惊力,是控制,是随物化形,如天罗包裹万象,似洪水淹没地面;“钻”是外柔内刚有炸力,是摧毁,是发放,矫捷如灵猫捕鼠,迅猛如炮弹出膛。
真理是简单的,“践裹钻”是战斗法则,是战斗本能,已经非常接近技击的本质,所以它不能被化解了,也容不得虚假。所以,若是真心实意要分个胜负,天下第一与天下第二对打,最多三招就分出胜负了。也正因为“践裹钻”这种直接到近乎霸蛮的技击风格,以“践裹钻”作为核心功法来修习、实战的十二形门常被讽刺是“十二流氓”。
欧冶棘之前习练的是唐仪道,最开始习练的是大赵长拳,但不管是大赵长拳还是唐仪道,他只习练了短短数月就能打败习练数年的同门师兄们——因为他技击的表面是大赵长拳或者唐仪道,但内核是“践裹钻”。“践裹钻”施展时讲究相机而动,没有固定动作,没有标准招式,更是没有套路,但若是“践裹钻”功力深厚了,举手投足都有莫大威力,施展任何门派的招式、动作也都威力不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