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刘棉花(第1/2页)  明朝小官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蒋琮要去南京上任,叶侍郎与这个炽手可热的大太监分开后,留下部分种痘社的人在南京,就带着黄大夫一行沿着运河乘船北上。

    叶侍郎这些天抱着超哥的报告一直不离手,反反复复翻阅了好多遍,评价很高,心里爱惜人才难得,“也不知这张生读书如何?或可试读国子监,即使将来举业不成,监生也可授官,正好为户部所用。”

    等叶侍郎一行回到北京,他们的奏报却早已经传遍京师上下。无数人翘首以待,每日在通政司前等待着他们的消息,希望朝廷能迅速种痘。

    此时,春天的北京阳光明媚,又没有后世的风沙,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光。好不容易休沐在家的首辅刘阁老侧着身斜躺在躺椅上,半眯着眼睛,享受着温暖的阳光,显得悠闲自得。

    这位已经走到人生巅峰,注定载入史册的大人物,也有自己的苦恼,他需要考虑自己的身后名。

    中国士大夫追求“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但同样也有“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就看你是怎么选择了。

    刘吉是河北人,正统十三年的进士,这一科人才辈出,他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翰林,编修,侍读学士,礼部侍郎,入阁辅政,每一步都走的很顺利。刘吉官场生涯的前半生处在一个强人辈出的年代。

    景泰元年,土木惨败,英宗北狩,于少保力挽狂澜,保住了大明江山,从此大明只有一个于谦,无论是皇帝司礼监还是内阁六部都仰仗于他。

    到了英宗复辟,于谦惨死,几番争斗后李贤执政,以恣横闻名,击败了夺门之变的功臣,保住了文官集团的胜利果实。

    然后是两位君子彭时商辂,两人都是刚正不阿c宽厚有容,临事果决的良相。

    问题来了,一个个都这么能干会做事,要皇帝有什么用。所以忍了十来年的宪宗终于放出了汪直。

    汪直果然不同凡响,立西厂,审杨晔,内阁首辅c左都御史c司礼监太监统统榜上有名,一下子文官哗然了。

    在成化十三年以西厂执法为引子的这场君臣大战中,此时正在内阁伴食万安,刘珝,刘吉三人选择站在胜利者皇帝这一边,理所当然的就被冠上了雅号,纸糊三相公。

    在此之前,他们可都是大明朝的希望,刚正不阿的典型。能给你的,也能收回去。作为文官之首,不站在文官这一边,不骂你骂谁?

    面对文官的唾弃,三人选择了三条不同的路。被骂的最惨的首辅万安完全靠向了皇帝。

    为了固宠索性跟万贵妃联宗,甚至跟皇帝讨论起小弟弟问题,所谓过犹不及,皇帝一死,就只得捧着小弟弟狼狈下台。

    次辅刘珝选择同文官修复关系,当然不被皇帝和万安所容,他的平衡术练得不怎么样,所以早早的被赶回了家。

    剩下刘吉,作为内阁老三,平时打打酱油,闲着没事就跟皇帝闹闹磕联络下感情,但是在立储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上站得定。

    所以弘治登基,刘吉顺利的登顶成功,成为帝国的文官之首,内阁首辅。

    作为先帝时期的老臣,刘吉知道自己能留下不降反升,实际上也是有点把他当牌坊的意思,三位阁老一口气全撸下去,那面子上也太过不去了。

    但是就这么当着牌坊,再厮混几年,然后告老还乡?当年自己不要脸皮,与商辂等人决裂,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宰执天下吗?

    现如今终于爬到了首辅,梦想实现了,要是还像过去一样打酱油,给徐溥这样的后辈积累经验当当挡箭牌,那还不如在成化十三年就辞官回乡,不用背负着刘棉花的雅号。

    想到徐溥,刘吉很不屑。他是遇到一个好时候,换了成化朝,他一年内阁都待不下去。

    徐溥只知道数着豆子,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