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尾声2(第2/3页)  明朝小官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层次不齐,皇帝这个角色的权威地位逐渐被退休的重臣和济世院的专家所代替。

    为了保证张氏家族在帝国的至高无上,张明海建立了三重保证,一是帝国树立了张超的神格,二是张氏家族控制的济世银行成为了帝国的央行,三就是帝国对于张氏子弟的分封。

    与明帝国完全不同,张氏家族的子孙从小必须接受严格的培养,成年之后必须从军,然后经过考核才会获得分封的资格。王子只能分封在殖民地和边疆,待在长城之内一概不允许分封,只能靠着一份年金度日。

    王子一旦被分封,就会被授予重权,成为独立的王国,除了军事外交受到中枢,经济受到济世银行的约束外,其余一概自主。

    所以帝国对于分封十分小心,张明海继位之后,立下大功的兄长张明镇就被封为蒙古王,帝国将庞大的蒙古地区分封于他,张明镇和他的子孙在帝国的支持下经历三代才完全控制了蒙古,势力东至大海,西至西域,北至冰原。

    所以在未来,帝国为了分裂这个蒙古王国费劲了心思,而几十万蒙古骑兵虽然不能进入中原,但一直制约着帝国的权臣不敢胡作非为。

    而张超的长子明威因死于明帝对于张氏的屠杀,因为张明海对这位兄长的内疚,所以他的三个儿子最后都被分封,一封朝鲜,一封安南,一封缅甸,而分封之后,三王自募军队,经过多年血战,才征服了三国。

    而张明海的亲兄弟明洋死于探险,而他的独子最后为了研究自然科学而放弃了分封海外,一直到第三代才被分封到遥远而富庶的新洲岛。

    张明海继位之后,因日本吕宋马六甲琉球四地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被列为中央直辖,严禁分封,所以他的几个儿子日后都被分封在剩余的南洋地区。

    以至于到了第二代皇帝,不得不将眼光瞄向印度,正是这样的分封逼迫着帝国不断扩张,最终形成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

    与诸王分封同时进行的是对于功臣的分封,分封的都是没有完全控制的殖民地,只不过地盘有大有小,这一类似于先周时期的分封促进了华帝国对于殖民地的控制,但也为这一庞大的殖民地帝国的最终分裂埋下了伏笔。

    这个庞大的殖民帝国存在了三百多年,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东亚和澳洲,北美的西部,印度的大部分地区,非洲的东部沿海地区,最终因为技术进步停滞,被西方追赶上,在世界大战后因为内忧外患,最终被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所代替。

    最后一代皇帝被废黜后,被仁慈的安置于东番岛,最后死于先祖发家的东番岛上。

    而张氏众多的封王有的生存下来,有的则被取代,甚至有的被后起的西方列强赶走。

    但是帝国的本体在经过变革后,因为一直控制着整个东北亚的基本盘,根基雄厚,仍然是整个世界最庞大,最有影响力的帝国之一。

    说完了国家,再说个人,张超死后,根据他的遗嘱被安葬于东番岛,后来这个岛屿也就成为了张氏历代皇帝安葬的地点。

    张超死后,妻子王氏拒绝了皇太后的封号,她过世后,与张超合葬于东番岛。

    而汪氏成为新朝的皇太后,在辅佐两代皇帝之后以九十多岁的高龄病故,死后没有与张超合葬而是葬于幼子的衣冠冢旁边,期待有朝一日这个葬身大洋的幼子的游魂能够找到她。

    在未来的历史上,张超以及他的子孙所开拓的华帝国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的大帝国一直被铭记,但是张氏统治初期残酷的内外政策却一直饱受争议。

    而张超留下来的一份皇室秘要因为披露了张超神秘才华的来源一直被历代皇帝严格保密,长期为世人所猜测。

    一直到几百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份秘要才在网络上被公开发表,但是因为太过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