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为官之道(上)(第1/2页)  越冠朝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元喆与恭玥公主完婚后,北兖使团便带着新签订的盟约,欢欢喜喜地返了程。皇帝对元珩这次在迎接c陪同使团来访中的表现颇为满意,还特意赏了些珍贵的稀有贡品。

    北兖使团走后,皇帝便有意让元珩参与朝政,隔三差五地诏他来看些折子,同大臣们一起商议政事,甚至还布置一些功课。刚开始,元珩在摸不清门道的情形下,确实有些手忙脚乱,不过,经过崔文敬私下里的一番帮助与教导,慢慢的也就得心应手了起来。

    虽然,元珩已然决定参政争储,但他并未故意在朝政之事上表现得积极。其实大家都看得出来,秦王死后,皇帝栽培元珩之心再明显不过,这么做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制衡楚王,防止楚王权威过盛,一朝独大。大臣们也都聪明了起来,眼见着元珩初露锋芒,一些人便想着要主动投靠。

    几个月前,陈言中被派去和几个御史一同巡查江东六州的郡县合并与官员任职,日前刚回京。

    行政区的重新规划是皇帝新推行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国策,主要以郡县大规模的合并为体现,试图改变前朝遗留的郡县设置繁杂c管理混乱等问题。为此,将此政在江东六州最先推行,以此作为范本,后再在其他州进行大范围实施。郡县的重新划分直接带来的问题就是官员制度的改革,皇帝不赞成大改,只想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官员职位的调整。

    陈言中将调查详情汇编的折子递上去后,就立马寻了个空闲,来到了越王府。

    “臣参见越王殿下,还未来得及恭贺殿下加封定品,臣在这里特此贺过。”数月来的巡查让陈言中的脸上增了不少疲色。

    “陈大人不必多礼,大人此次江东一行,辛苦数月,父皇看了您发回的折子后,也是赞声不断。”元珩边说边将陈言中请到案旁坐下。陈言中与宗室无亲,此前他二人也从未有所来往,但自从陈言中主动来府上请求投靠后,两人便一见如故,甚为投机,相处时没有太多君臣之间的虚礼,谈话时的气氛也是轻松和洽。

    “臣听说,此次北兖使团来访,殿下代天子相迎,乃是陛下钦点。看来,殿下在朝堂上已是初露头角,攻势十足啊。”

    元珩平淡一笑说:“这到谈不上什么攻势,争储不是我的最终目的,我只是想多做些有用之事,可即便是如此,也还是逃不开这明争暗斗。”

    陈言中点点头道:“自古成王败寇,一旦踏上了这条路,就再难回头了臣此次去江东巡查,对所见之事,感慨良多,幸而还有殿下能与之倾吐,臣实在倍感欣慰。”

    “大人请讲。”

    陈言中将袖囊中的纸张递给元珩道:“这是齐州上报的几个郡县兼并前后的官员任用情况,殿下先看看,这其中有何问题。”

    元珩逐字细阅,反复对比了一阵,指着一个地方疑问道:“这平原郡与东山郡兼并后,新的郡守由原东山郡守王甫林继任,可这原先的平原郡守李沣他被重新安排职务了吗?我怎么没有看到关于他的只字片语。”元珩怕自己漏看了些什么,边说边又仔细地看了一遍。

    “殿下既发现了这样的问题,有想过原因吗?”

    元珩紧皱着眉,仍略带疑惑地说:“两郡兼并,将其中一郡的郡守任命为新郡的郡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另外那位郡守一定会派与新的职务,这上面为什么没写清楚,应该是李沣有罪或有错,又或许是疏漏了吧?”

    陈言中摸着胡须,似笑非笑地说:“所有人都觉得这似乎并不是一件大事,就连殿下也不例外。只要吏部按照下面上报的情况进行核准批复,官员到任,所有事都是这么顺理成章。”

    陈言中喝了口茶继续道:“可是这李沣到底去哪儿了,殿下就真的不想知道吗?”

    元珩将纸合上,迫切地望着陈言中,等待着答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