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章 劫源残片(第1/2页)  造化寻仙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祭酒看到飘在面前的元亨利贞,先是对尘予的方向深深一躬,然后双手作捧,元亨利贞下降至他手上。在接触到元亨利贞的一瞬间,李祭酒气势一变,由原来的宽宏博大变得深沉稳重而神秘,原本因为透支法力元灵而摇摇欲坠的身体也重新稳固如山。顺势,李祭酒念出了剩下的那几句法诀,“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修行,习教事”,天空压制鬼兽的光幕之上又有新的变化,天一生水,汩汩玄元灵水自土中冒出,泽润万物;“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虚空有火自燃,巽风助火,团为大日,温煦天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大地上出现道道沟壑,坎水汇入沟壑形成江河湖海;“谦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大地崩裂,地火喷出,地底涌起岩浆烈火,大地板块碰撞形成山脉,岩浆如海成为岛屿,自此,易道外景正法完全被李祭酒引导成型,天空的光幕好似成为一方真正的天地,冲鬼兽镇压而去,任凭鬼兽法力强横,也挡不住一方天地的压下,支起防御的利爪被外景天地直接压碎,继而是头颅,再是身体,最后鬼兽整个身躯都被外景天地消磨干净。李祭酒散去法术,自己则瘫坐在地,虽然有元亨利贞的辅助,但完全引导出这种造化法术,对他的负担亦是极大。等喘匀了气,大概恢复了气力,颤悠悠的站起身,就看见不远处尘予五人向自己走来,李祭酒整了整衣衫,迎上前去。“多谢道长。”“多谢祭酒。”李祭酒先道谢,毕竟尘予此次的功劳不可磨灭,而且还送给自己一份天大的机缘,而尘予向李祭酒感谢的主要原因,还是李祭酒在鬼兽即将祸乱宁海的时候挺身而出,耗尽精力抵挡鬼兽,为尘予解决坤玄抢出时间。“祭酒大人,”尘予虽然可以确定李祭酒出身名门正派且非是道貌岸然之辈,但对其不透露自身姓名总感觉有些奇怪,“不知大人出身何门,家望何处,名望何许?”“在下杏林学宫明仁堂弟子,大唐李氏后辈,李清修见过尘予道长。”李清修郑重整理了衣冠袍带,对尘予等五人作揖行礼。“原来是儒圣嫡传门人,失敬失敬。”尘予五人立即回敬,这位来头可是不小,众所周知,儒家有五圣,儒圣孔丘,亚圣孟轲,复圣颜渊,宗圣曾参,述圣孔伋,儒家圣人位比仙道天君。早年间儒圣初悟儒道还未飞升时在南瞻部洲大周皇朝鲁国境内筑庐讲学,筑庐之地附近有一片杏林,所以儒圣飞升后所留的讲学之处便被后辈弟子大兴土木,建成一处学院,称为杏林学宫,是儒家圣地。明仁堂也是儒圣思想的核心宣讲之所,与明仁堂对应的是亚圣的取义堂,复圣的四德堂,宗圣的修身堂,述圣的中庸堂,俱是圣人嫡传,其下还有儒道诸贤的讲学诸厅,不过除了四德堂是与明仁堂是在杏林学宫,其他几个圣人学堂都已经自立门户,各自立有学宫。至于李清修出自大唐皇族之事,大家都知道,也不意外。

    “清修先生,”遵照儒家的规律,明德境界之上就可以称为先生,“不知这宁海城中有何隐秘之事,而让诸多势力竞相角逐?”尘予越发感觉到宁海的水很深,深到自己完全无法掌控的地步。“道长难道不知?”李清修反问道,“贫道要知晓些什么?”尘予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看站在一旁的涟漪亦是胸有成竹,猜测应该是一件公开的秘密,各大势力都要插上一手。“呃本来此事是绝密,但如今天象已现,告诉道长也无妨。”李清修先是一阵思索,然后下定决心般将此事的缘由都说了出来。听过李清修的解答,尘予大概明白了自己淌进的,是多么深的浑水。故事要从数百年前说起,那时天地一场大变,隐遁在天外的几大天劫劫源之境突然在造化天地开了几个通道,这些通道好死不死的几乎都在南瞻部洲附近,有些受困于天劫而无法继续修行的人看到有劫源通道开启,就动起了歪脑筋:如果通过通道进入劫源,将劫源封印,是不是就不用再渡劫了?然后有一大批修士组成联盟,与护卫劫源通道的三清诸派修士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