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14章 收购量子基金(第1/3页)  港岛大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给保尔森进行面试,用了叶景诚近半小时。而最后的结果,叶景诚没有直接给出答复,而是让对方回去等消息。

    初入职场的保尔森明显愣了愣,按理叶景诚应该会被他说服,然后当场聘请他才是。难道说双方根本不是同一类人

    他选择应聘这个代理人职位,相比那二十万美金的薪酬,无论对叶景诚还是对他,都不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他来说,最重要还是一个发展的机会,以及这间公司值得他去投入。

    而出于叶景诚的考虑,是他认为对方的性格还需要磨砺,总好像说一句是一句。这倒不关傲不傲的问题,而是性格太直如何圆滑处理事情

    加上,叶景诚未必没有更好的选择。

    接下来的一论面试,几个求职者给他的印象大致相同。相比保尔森,这几位求职者的想法就显得保守有余而进取不足。

    不过保守都有保守的好处,就是他们可以更好维持一间公司。像保尔森制定的计划,初期确实有利于公司的发展,甚至中期可以助公司一飞冲天,但是到了后期

    这位从年赚50亿美金的传奇投资人,到后来华尔街的“大失败”者,说明他还是有地方值得反思。

    排除了其中两名过于中规中矩的人选,另外三份简历暂时被叶景诚留下,等待进一步的观察再做决定。

    现在他还有更重要的事,约见量子基金的索罗斯,商谈招揽或者收购事宜,后者可能性偏高一些。

    索罗斯不是保尔森这类初入职场的新人,现在的他基本掌握了成熟的人脉,大可以让金主将钱投资到他身上,没理由放着老板不当替别人打工。

    在驱车前往量子基金期间,陆法兰为叶景诚进行解读的工作。

    “叶生,量子基金是由前身双鹰基金转变而来,当时索罗斯还为投资公司arnhodasbeichroeder工作,所以这个基金并不是用他私人的名义。”

    “直到1973年,索罗斯和助手罗杰斯离开离开beichroeder自立门户,以双鹰基金为模板创建了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当时的股东只有三个,索罗斯是占有75股份的大股东,助手罗杰斯占有20的股份,另外还有一名行政秘书占有5的股份。”

    “1979年,索罗斯将公司更名为量子基金。在此之前,量子基金连续十年的年均收益率超过50。这也使得量子基金包括董事长索罗斯,已经在华尔街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

    “这几年的收益率虽然降低至30,但是量子基更加受投资者追捧,公司的总值初步估计为7000万,另外索罗斯完全有能力,拉起一笔超过4亿的集资。”

    说到这里,陆法兰才明白这个索罗斯,为什么会引起叶景诚的关注。对方的集资能力还是其次,主要是要有怎么样的毒辣眼光,才可以让公司连续的年均收益率超过50

    换作是他陆法兰,尽管有信心管理好一家公司,但是想做到这一步基本不可能,能够保持每年10的收益率,估计他就会认为做好了本分。

    要知道索罗斯在华尔街,只是最近才从新人中脱众而出。果然以他的能力来到了华尔街,就犹如是大乡里入城,只能打一辈子工的命。

    这一头,听完调查结果的叶景诚,也在沉思这份数据的出入。量子基金7000万的市值看起来不多,不过这个数目只是基于公司目前的发展情况,还有它更深入的潜在价值。

    而其中占有最大比例,无疑是索罗斯这位人才。可以说有他才有量子基金,才有连续四年收益率超过50的成绩。

    索罗斯没了一个量子基金,他可以建立第二、第三个量子基金。而量子基金一旦失去了他,那已经不是完整的量子基金。即使换一个有能力的执行人,也绝对做不到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