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回 刘奶妈庙会结孽缘 张大发技穷乌龙场(第2/3页)  瞠目结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凉得多,风中的张大发仰望湛蓝的北国的天空,不禁有无比的成就感。但随即又升腾起苍凉和无助!

    身无分文的张大发在乌鲁木齐大街上无目的地东瞧瞧西望望,来到一张一米多的巨幅领袖像前,一个劲儿地摇头。一个头戴军帽的人,操作一口四川话问:“这可是我们花大价钱买到的啊,你摇头干什么?”

    张大发先不答问,用手指指画面:“你看,好多裂纹!”

    那人一听是四川老乡,就来了兴致:“这是从广州买的,老贵了,光运费就好几十啊!”原来,画面的涂料比较厚,由于温差,热胀冷缩,的确就产生很多裂纹。

    “不如画一张吧!”张大发懒懒地说道。

    那位老乡原来是新疆兵团宣传处的干部,惊异地看着老乡调侃说:“你会画吗?”

    不料,他听到一声肯定的回答:“当然!”

    于是,兵团干部请他到里边吃喝。按张大发要求,准备好原材料,制作了一个高25米高的巨大画框,打好了脚手架。有两个人为张大发端原料,递笔。

    张大发登上脚手架,便开始作画。两天功夫,一幅乌鲁木齐当时最大的领袖画像出现在人们面前。

    逼真c光鲜c威风c霸气!

    把个宣传处干部乐得合不拢嘴,为有这样的老乡自豪;为自己低成本办大事的功绩陶醉!

    用不着宣传,很快就有好几个大单位请张大发为他们画画。人们都称呼张大发为“唔斯达”,据说就是维吾尔语“大师”的意思,每个地方都给了不错的报酬,还得了两件军用皮大衣。

    后来各级成立革命委员会,除了更多的画画以外,又搭建彩门c牌坊。张大发在乌鲁木齐真是生活的红红火火。

    后来,张大发决意到苏联去。在塔城附近偷渡边界,结果被边防部队抓获,被遣送回三台县原籍,关进了三台县火烧沟收容所。

    不久送回乌龙场,在亲友的帮助下,和一个容貌丑陋的农民姑娘结了婚。

    但是,父辈的基因决定,张大发不会是个安分的良民。

    一天,他发现,前妻魏广凤在乌龙场粮站工作,负责卖粮,收了钱和粮票,就把一张塑料牌子给买粮的人,凭这牌子,到仓库取粮。

    张大发决心报复弃他而去的魏广凤。

    他到供销社买了一些塑料制品,到药铺买了四斤石膏粉。回家后,把一小团石膏加水揉好,拍平后将一块正宗的米牌子往下一按。取出米牌子,一个米牌子模子就出来了。再把和米牌子同颜色的塑料加热融化,把塑料液体浇注在模子里。不到两个小时,居然生产出二十多个米牌子,每一个面值都是五十斤。不定时雇人去粮站取米。这样,他家的柜子c米缸都爆满!

    苦就苦了魏广凤,经常对不起帐。开始还想法赔,后来也赔不起了,反复分析,绝对是那个冤家张大发所为。

    于是魏广凤找到张大发,几乎要下跪。求张大发放过她。

    张大发只好终止米牌子的制作。因为,实在把魏广凤逼急了,魏广凤干脆选择举报,也是个麻烦事。

    但张大发就是张大发,又开始了另一样工程——制作猪肉条子。原来,当时,农民把猪喂肥了,把猪交到食品站。就可以得到一张领取猪肉的条子,凭这张条子,根据交肥猪的大小,可以直接领取一百斤左右的猪肉。

    张大发找来一张猪肉条子,制作了条子和印章。又雇人去食品站领取猪肉,并且就在乌龙场卖掉。自己就在家中或者茶馆等人结账。十几单生意以后,食品站损失不小,配合公安局侦查,终于把张大发逮住了。

    张大发被绑在区公所外一棵大树上,在三伏天的烈日下,结结实实享受了三天免费的日光浴。夜里被吊起在派出所的屋梁下,大概是绳索质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