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章 仙人醉、桂花香(第1/3页)  宋逍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思考着的肖遥不知不觉走到了中庭。

    “少爷,我可找到你了,瓷瓶店的老板送样品过来了,你赶紧跟我去看看吧。”迎面走来的吴叔一副找着正主的模样。

    吴叔,一个颔下几缕长须颇为富态的小老儿,肖遥以前的管家,为肖家服务了30多年,一直兢兢业业,忠心耿耿。肖家败落时死活忠心追随肖遥,但被以前的肖遥强行赶走,但据记忆所显示吴叔在肖遥生病之前还时常接济肖遥。

    前些日子肖遥考虑到这么大的庭院没个可靠的人管理很不方便时翻查记忆寻到的合适人选。

    因此肖遥便上门邀请吴叔重出江湖。当吴叔看到肖遥,听到肖遥挣下一些基业的消息时,不禁涕泪纵横,大感苍天有眼,老爷保佑,小少爷终非池中物的话语。弄得肖遥感动不已,歉意连连表示以前自己少不更事,让吴叔不要见怪。

    至此,吴叔便成了肖氏基地的一员。通过吴叔的推荐,也找回了十几个以前感恩肖府,对肖府忠心不二的小厮丫鬟。偌大的庭院便有了管理人手。

    通过对这些丫鬟小厮的一些试探,肖遥发现吴叔的眼光不错,都是些忠厚老实之辈,因此肖遥也放心让吴叔管理使唤着他们。

    “哦,吴叔,他们来了啊,行,我们去看看样板吧。”沉思中醒过来的肖遥对着吴叔说道。

    跟随着吴叔来到销售前院的大厅,对着正坐在凳子上品茗上好雨前龙井的陶瓷店李老板拱手让礼道:“李老板,抱歉抱歉,迟来招呼不到,还望多多恕罪。”

    李老板赶紧放下香茗站起来道:“哪里哪里,肖公子,按照你的要求,送来了样品,请看看符合你的要求不?”说着伸手示意放在桌子上的两个锦盒。

    肖遥笑了一笑,近前打开两个盒子,拿起其中的一个仔细看着。

    但见上端细长,接近15厘米,打开瓷瓶,一个小木塞塞住瓷瓶口,盖上瓷盖则整个瓶子似浑然一体。中间延伸下去稍大,底部圆润饱满,浑身呈瓷白色,看上去优雅精致,上面雕刻着一支枝叶,枝叶上挂着几朵金黄的桂花,旁边龙飞凤舞的雕刻着一首词,其书法笔力遒劲,清新健雅,区别于历朝历代的名家书法,竟是自成一体,让人迷醉其中。

    宫粉厌涂娇额,浓妆要压秋花。西真人醉忆仙家。飞佩丹霞羽化。

    十里芬芳未足,一亭风露先加。杏腮桃脸费铅华。终惯秋蟾影下。

    辛弃疾的《西江月赋丹桂》。把桂花的神描刻得淋漓尽致。

    嘿嘿,老辛现在应该还没出生,这首词就是我肖某人的了,谁敢说我抄袭来着,有本事你找出词作者来,肖遥无耻的想到。

    书法则是董体行楷,董其昌所创。明代书法家,也远还没出世呢。

    董其昌的书法,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董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c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c唐c宋c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c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c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c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备加推崇c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康熙曾为他的墨迹题过一长段跋语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