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李纲(第1/3页)  宋逍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走出司徒府的肖遥嘿嘿一笑,果然偷得浮生半日闲才是王道,这不,收获大了去。

    趁着骚劲,肖遥取出插在腰间的纸扇,哗啦一声打开,迈着八字步边走边扇着,活脱脱一个风流才子的模样。得意之时,轻声哼唱起来:“

    今天天气好晴朗

    处处好风光好风光

    蝴蝶儿忙蜜蜂也忙

    小鸟儿忙着白云也忙

    啊

    马蹄践得落花香

    马蹄践得落花香

    眼前骆驼成群过

    驼铃响叮当响叮当

    这也歌唱那也歌唱

    风儿唱也着水也歌唱

    啊

    绿野茫茫天苍苍

    绿野茫茫天苍苍

    天苍苍”

    转头一想,时间还早,干脆往西湖走一趟,上次因为心情原因没好好欣赏西湖美景,这次心情畅快,念头通达,本少爷也去领略下闻名遐迩的杭州千古风情。

    晃晃悠悠的穿过闹市,径直往西湖方向走去。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欧阳修的《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中华上下五千年,不知道多少著名的名人骚客留下了刻画西湖美景的丹青诗词,令人记忆深刻。

    杭州西湖它不仅是一个自然湖,更是一个人文湖,它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这种基因是无法复制的。春来“花满苏堤柳满烟”,夏有“红衣绿扇映清波”,秋是“一色湖光万顷秋”,冬则“白堤一痕青花墨”。名自景始,景以名传,故有“苏堤春晓”c“曲院风荷”c“平湖秋月”c“断桥残雪”等景名流传于世。名中有诗,名中有画,以命名艺术之美点化自然山水。

    苏堤位于西湖的西部水域,西距湖西岸约500米,范围约966公顷。北宋元祐五年,著名文人苏轼用疏浚西湖时挖出的湖泥堆筑了一条南北走向的长堤。堤上建有六桥,自南向北依次命名为映波桥c锁澜桥c望山桥c压堤桥c东浦桥和跨虹桥。后人为纪念苏轼,将此堤命名为“苏堤”。苏堤是跨湖连通南北两岸的唯一通道,穿越了整个西湖水域,因此,在苏堤上具备最为完整的视域范围,是观赏全湖景观的最佳地带。在压堤桥南御碑亭处驻足,如图画般展开的湖山胜景尽收眼底。

    苏堤自北宋始建至今,一直保持了沿堤两侧相间种植桃树和垂柳的植物景观特色。春季拂晓是欣赏“苏堤春晓”的最佳时间,此时薄雾蒙蒙,垂柳初绿c桃花盛开,尽显西湖旖旎的柔美气质。

    肖遥缓缓行走在苏堤上,此时不到冬天,因此“断桥残雪”欣赏不到,也不是春天,“苏堤春晓”桃花盛开的灿烂也无法赞叹,“平湖秋月”也没到晚上的时间无法欣赏。

    倒是此时远眺西湖,秋风飒爽,暖阳高照,湖光山色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一色湖光万顷秋”的壮阔映入眼帘,直令人心胸开阔,心旷神怡。

    三两艘画舫徜徉湖中,隐约听到才子们饱含深情的朗诵诗词声以及佳人的笑语盈盈的欢笑声,好一对对奸夫。不知廉耻,肖遥吃不着葡萄酸道。

    话说诗文传千古风骚不让前人的苏轼政治上没啥贡献,到杭州后因为自己的文人骚性,疏浚西湖,修建苏堤,倒是在后世博了个偌大名声。肖遥心里腹诽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