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 赏花赏月赏若云(第1/4页)  宋逍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写绝了中秋的人月阖圆美好愿望。

    不知不觉间迎来了肖遥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节日一一一一中秋佳节。

    在吴叔的安排下,府中扫遢迎新,张灯结彩,彩带飘扬,气氛甚是浓厚,所有人都喜气洋洋的穿上了新衣。前世的时候肖遥没这么享受过中秋的气氛,基本不是在执行任务,便是在准备执行任务的途中。

    这一世决定好好换另一番活法的肖遥下令今晚全员晚间停止训练,禁酒令也解除,让他们肆意高喝,晚餐也是大鱼大肉,好好的过一个佳节,其中最高兴的莫过于李纲了,喝过一次之后不知道惦记了多久,如今终于可以再次一偿所愿。

    肖遥则是浅尝则止,今晚计划着还有更重要的活动,别像那晚一样被灌醉就悲剧了。

    结识了杨若云这么久,还没怎么好好的陪过她,心里也颇有几分内疚,所以今晚肖遥决定带着她好好的出去游玩一下,感受下古代中秋的繁华热闹,也满足自己凑热闹的乐趣。

    中秋和春节c清明c端午并称为我国汉族四个重大节日。“过节”是宋朝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享乐型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个朝代的节日还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皇帝大都“与民同乐”,过中秋节时同样不例外。

    中秋节作为官方正式节日始于唐朝玄宗时期,但中秋节的官方盛,行却始于宋朝。

    据吴叔所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每逢这一天,北宋都城汴京的许多酒楼都出售新启封的好酒。水果铺子堆满新鲜佳果,夜市之热闹一年中少见。显贵和豪门,在自家的楼台亭榭中赏月,琴瑟清雅,至晓不绝。普通市民则争先占住酒楼,以先睹月色为快。

    在肖遥有限的记忆里,以往跟随亡父呆在汴京的时候也曾在自家的楼台亭榭中赏月,但那时的肖遥只是个书呆子,并没有对中秋的详细记忆,吃过晚饭后稍赏下月便回房看书了,更别提出门闲逛了,所以很悲剧的,肖遥对于中秋的记忆并不深刻。

    吃饱喝足,撇下欢饮高歌的众人,肖遥拉着杨若云在杨大叔古怪的眼神c青山鼓励的目光c李纲戏谑的调侃下快步出门,登在早已购买好的豪华马车,出发。

    一路稍揩着油,说着动人的情话,怀抱着面色酡红,娇羞不已的杨若云躺在舒适的马车上,不多久便已抵达了西湖。

    宋朝人在赏月之时还融入了赏灯的风俗。但与元宵节不同,这些灯多放置于水面。各地街市的悬灯,也是为助月色而挂。

    是夕,大家有赏月之举,或携湖游,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并在湖上施放万盏‘小点红’(小羊皮灯),灿如繁星,十分可观。

    西湖苏堤此时已经人潮涌涌,众人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杨若云整理下凌乱的衣裙,轻拍下嫣红的粉面,才羞涩在逍遥的牵引下下马车。

    站在无异于白日的苏堤上,依偎在肖大哥的身旁,看着人们沿湖放下花灯,湖面一片灯光闪烁,灿如繁星,只觉在天上乐逍遥一世,不如伴随大哥一夜,心里感动满足至极。

    肖遥左右观望,发现不远处有卖灯的小贩,便拉着杨若云过去为她挑了盏灯。至于自己一一一一一一没有那个爱好。

    避开肖遥的目光,侧身走了几步,杨若云取过小贩手中的笔想了下写道:“君不离,妾自不弃,日日思君唯见君,此愿生生世世伴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