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希望,于是两个人决定吃下一整个包子试试。结果两个人不但吃下了一整个包子,又连着吃下三个包子,不但没有反应,还觉得很香,于是跑去厨房,把这事说给大姐听,就这样,两个人改掉了不吃牛肉的毛病,与大家一起,其乐融融的共享起牛肉包子给大家带来的乐趣。
一个山乡知青从家里带了一把白钢的勺子,是其父亲手工做的,特殊在这把勺子的另一端还有个叉子。这把特殊的餐具在年轻人中颇受青睐,大家都借来一用,以满足好奇心。可是,传来传去,这把叉带勺不见了。当大姐知道这件事后,立即找到叉勺的主人,要其不要声张,更不要说丢和偷,而且嘱咐另外两个知道情况的人装做不知道。随后在一次开点会务会时,大姐很随意地提到了这把叉勺,她说已经征得叉勺的主人同意,这把叉勺将做为我们这个青年点的标志和纪念品保存起来,要求现在正在使用这把叉勺的人,负责擦洗干净后放到荣誉室去。第二天早上,大姐去检查荣誉室,发现那把叉勺干干净净c规规矩矩地放在荣誉室铺着红布的桌子上。
点里有严格的请销假制度,对于山乡来的知青,骑自行车回趟家,一天能打个来回。而对于城里来的知青,无法做到一天内返回点里。这一点,从制度角度看无可厚非,但从人性角度就有些不合理,而制度是死的,人性需要情理来平衡,大姐明白这个道理,一直在等机会,准备找个突破口,把这一制度调整一下。一次一个城里青年的爷爷去世,请假回家奔丧。按规定只能给三天假,但他第四天晚上才到点里。大队长再按规定扣他三天的工分,并要求当事人写书面检讨,在全点大会上念。大姐觉得机会来了,先找了点里几个骨干统一了一下看法,又让这些骨干分头开小组讨论会,让每名知青都发表看法,最后再开骨干会汇总意见,经过这样的工作,全点某本上形成统一观点,城里知青的请假应合理地考虑路途时间,最后基本上形成三条具体制度:一是城里知青每季度给假一次,假期五天,其中路途两天,二是山乡知青每月给假一天,晚上收工后离点,第三日早上上工前到点,在家两宿一天。这样一来,两地知青都很满意。于是在大队长参加的迟到一整天的城里知青的检讨会上,在讨论发言这一环节,经过骨干们的轮流发言,不知不觉间就把会议的主题转到了点规的合理性讨论上来。当大队长醒悟过来时,他已经控制不了会议的节奏,只能随着一起讨论,最后是由大队长拍板,将点规中不合理的条款改成如上两点。于是,在大姐的运作和引导下,知青们成功地战胜了死制度,争取到了皆大欢喜的具有人性化的管理规定!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