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筹谋(第1/2页)  匡复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明朝中后期的皇帝是不直接办公的,大都是内阁写旨,司礼监批红。皇帝要是直接下圣旨,那就是中旨,合法程度不高。但是这种制度,也是由一些懒惰的皇帝,为自己省事慢慢演变而来的。朱元璋那会设立内阁可不是这么回事,设立的初衷只是给皇帝增加一个咨询机构而已,没错只是咨询机构,除了名誉之外没有什么特权。鉴于明朝当下的特殊时期,崇祯很想改变这种现状。否则就像上一世,帝国到了危机时刻分分秒秒都很宝贵的时刻,为了下圣旨让吴三桂进京勤王,还得低三下四的,恳请内阁快快给吴三桂下圣旨。而内阁首辅怕担责任(当然也与上一世的崇祯,好秋后算账的毛病有关),竟然推三阻四要这个同意c要那个同意,待到感觉出了事牵扯不到自己的时候才写了圣旨发了出去,可是,然后就没了,李自成打进了北京。

    崇祯又单独召见了孙承宗几次。就如何进行三大营的整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崇祯表示会全力支持孙承宗,无论什么事或需要什么人,都会予以绝对支持。但有个要求,就是让孙承宗先把三大营的底细摸透了以后再进行整顿,否则若整顿不彻底弄出个三不像来,那还不如不费这劲,直接打乱解散了重建来的省事。孙承宗忙表理解,毕竟这三大营里边牵扯的利益太广,不先摸清底细,采取进行有针对性的措施难免会出什么乱子。

    除了三大营的军事改革外,崇祯还表达了自己要进行限制内阁职权的一些举措,希望寻得孙承宗的支持。

    “朕,是想干点事的,可是一些想法难免会与内阁发生冲突。内阁的阁老选拔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还存有党争不断c相互推诿地乱象。朕认为,阁老不仅要学识渊博,还要对这天下百业都有所了解方可,否则,怎么能有针对性的制定施政谋略呢?另外,还要能秉公办事,不推诿c敢担当。可是,爱卿,你看看,现在的内阁,包括前几任的内阁是个什么情形呢?”崇祯语气深长悠悠而言,充满了无限的无奈和惆怅。

    孙承宗仔细的聆听着,他能感受到来自崇祯的那对自己的无限信任,这让他非诚感动,对这位年轻的帝君也深为叹服。同时他也能感受到崇祯那发自内心的充满了种种的无奈。他孙承宗也深深感到一阵无力感,制度的改变太难了,他会牵扯到的利益集团的太广了,来自各方的阻力大得难以想象。孙承宗跟着崇祯的思路想了很久,最后表示,一定会大力支持崇祯的这内阁改革的想法。

    “凡是要先生尽心辅佐了。”崇祯诚恳的对孙承宗表达谢意。

    孙承宗去忙他的大事去了,崇祯这头也开始了他的内阁改制的大事。

    离开的孙承宗不知道的是,崇祯内心其实并没有多么的沮丧,相反,崇祯此时的内心有一种感谢“伟大的”魏忠贤的冲动,他“感谢”的是,魏忠贤经过自己不遗余力的“拼搏下”,已经打破了统治阶级陈旧的c僵硬的格局,只不过,由于魏忠贤的能力有限,还没有开创出一个新的局面。现在的朝堂正处于一中混乱c无序c破碎的局面,这对现在的崇祯来说是一个机遇,绝佳的历史性的机遇。崇祯可以打破陈规,重新塑造这朝堂新风c重新打造一支作风优良,执政力强的新型的中央集权政府c打造一届不一样的包罗各类全能型人才的新型内阁。这一世的崇祯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巨大的困境可以使一个帝国倒下,就如前世的大明;但也可以凤凰涅槃重获新生,迸发出新的生机,他绝对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崇祯给自己办公的地方取了一个名字“尚书房”,满清的那个“上书房”不会有了,也不会在这里出现了,满清将会被自己无情的抹杀掉。。取这个名字,这是一个信号,是 一个帝国执政方略大变革的信号。最起码,崇祯自己是这样认为的,他在对自己进行鞭策。

    “尚书房”的匾额挂了出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