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别样人生(第1/3页)  匡复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魏忠贤之死,可以说是困扰崇祯多年的一个即纠结c又难解的深深的怨念。

    上一世,崇祯隐忍了近三个月,感觉对魏忠贤进行“总清算”的时机成熟的了,与十一月一日,崇祯公开宣布魏忠贤的罪行,并着其去凤阳祖陵做个守陵人去,因听说皇帝要逮捕自己而与途中畏罪自杀。崇祯是后悔的,要不也不会出现帝国快崩溃的时候,还重新厚葬魏忠贤。现在的崇祯决定改变着一切,彻底抹除这困扰自己的“孽债”。

    崇祯特地选择了十一月一日这一天,来改变魏忠贤的别样人生。

    1627年的11月1日,处于小冰河开端的北京天气已经渐冷。朝堂上众大臣都穿上了较保暖的内衬,崇祯也穿的比较暖和。此时的崇祯内心非常的激动心中浮想联翩:自己今日若能改变的了魏忠贤的命运,那么大明帝国的命运或许也能改变,不!不是或许,相信一定可以改变的!

    朝中的大臣已经习惯了崇祯皇帝的不瘟不火的作风。这个皇帝也不大喜欢处理大臣们提交的政务,遇事还不瘟不火,但是很有主见,就如裁撤c任命兵部尚书c锦衣卫指挥使一样,太果断了。但是之后呢?又是不瘟不火的样子,孙承宗做什么事他也不问,骆养性干什么他也不过问,最起码是在朝堂上,皇帝从不提及他们。

    可是今天,大出众大臣意料之外的是,平日里不瘟不火的皇帝,突然像吃了什么大力金刚丸似的,突然主动地开始了他不按常理出牌的问话。开始的早朝,大臣还是奏报了一些地方政务c边关防务问题,可皇帝直接忽略掉了这些,好像大臣刚才所说是放了一个屁。

    “这个,魏爱卿,你来说说这税制问题吧,这个只说重点就行,让在座的臣工都听听。”崇祯对魏忠贤那是一个“宠信”啊,表情温馨的让魏忠贤的亲信都吃醋:这老不死的阉货有什么好的,要不是咱们帮衬,他算个屁啊。可是也无可奈内心叹息不断。

    (税制太细c太繁杂c太专业就不讲了,只讲几项就是。)

    魏忠贤真没想到,崇祯会如此来哉,赶忙出列奏报:“万岁,老奴现在就把税制事宜奏来。”

    许是得了崇祯的不少提点,魏忠贤所奏之事还算是比较实际。

    1627年的税收大致2600万石粮,520万银子的样子,较往年有所减少。另今年关中地区多有旱情,粮食歉收,百姓生活多困,这田赋难以再增加了。田赋还是占朝廷的税收重头,但是份额并不大,真正的大头被各地的地主豪绅征收了。朝廷是30税15;可是这地主豪绅就太随意了,什么“淋尖”c“踢斛”变相的加租,往往弄得百姓食不果腹c家破人亡,导致百姓大多逃亡成了流民。崇祯清楚地记得,上一世的崇祯3至4年开始加征税赋,可是没加征之前还算正常点,加征之后反倒是收的少了,百姓负担不起,干了白干谁还干,跑吧。

    另外还有一大头在哪里?每年都会有不少新的获得“功名”的读书人,更别说朝廷官员了,这些人都不用交税和杂役的,所以朝廷的田赋会越来越少,但是地主为了不减少损失,他会把这部分转嫁到那些还在交税的农民身上,“贪得无厌”吧。

    除了这,还有更操蛋的。什么呢?军屯!军屯就是军队也种地,分摊给一部分不打仗的士卒土地,种了地收种粒,养活另外所谓的能战之兵,反正都是一个卫所的;看似合理,可是后来问题很严重。怎么呢?这操蛋就操蛋在:老百姓的税收的标准很低,军屯田的征收却不低,一样是种地的,军队的丘八给的地不光是下等的,有的还是自己去开荒开出来的。但是收的税却要比老百姓多五六倍。更操蛋的是,这种日子还不是只过一辈子,朱元璋定的是世军制,儿子孙子,子孙代代都得如此,开始还好啊,没觉得啥,架不住上边越来越贪啊,还时代不得翻身,哭都没地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