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章 发展经济3(第1/2页)  大周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秋收,东周国包括卢龙关和昭城的全部六城,都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之中,今年的粮食大丰收,姬安下令减税两成,农民们感激涕零,年年冬天粮食不够吃,今年终于再也不用怕饿肚子了。

    就算是少收了两成税,卢龙关的粮仓也都装的满满的,一座座跟小山似的,姬平不但撑起了造纸厂的重任,而且将关内的其它一些日常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包括户籍制度c粮草备案c财税等等繁杂之事,到了他手里都是小菜一碟儿。

    同是得力助手的黑武士在这方面就显得不那么灵光,但他很出色的训练出一支精锐敢死队,人数三百,曾经和姬平的精锐步军较量过一场,结果五百步军还没搞清楚状况呢,就被围而“歼”之,姬平这个主将也稀里糊涂的做了俘虏。姬安亲自赐予虎贲营称号和军旗。

    姬安还自己训练了羽林卫士百人c暗剑死士百人和虎豹骑百人组成御林营。姬安将一百人的羽林卫士分成五个小组,每组二十人,自己留下三组,另外两组送给了姬平和黑武士,负责他们的日常安全防卫,东周日益强盛,难保不引起某些阴谋者的注意,而且派卫士给两人既能让两人感念君恩,也能起到监督作用。

    卢龙关的地位早已超过了封地首府昭城,除了留下一部分农民继续留在封地耕作,他将其余人安排至栖山采煤,一车车黑色的煤炭被源源不断的运送过来。

    用惯了木材的铁匠们一下很难适应煤炭的温度,在欧阳的带领下,他们不断的进行摸索,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经验,煤炭冶炼完全代替了木材,生铁的产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要不是有姬安这颗现代化的脑子,恐怕简单的一个工艺流程都要经过几代人数十年的摸索,而现在,只需要短短的时间就能实现,说一句夸口的话,卢龙关内的科技水平己然超越了外面的任何一个国家,要是姬安愿意保密到底的话,给他们一百年的时间都休想赶上来。

    秋收刚刚完成,众人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这天有人来报,秦国和魏国开战,一群魏国难民逃难到卢龙关外,请求姬安收留。

    “难民?”姬安问道:“有多少?”

    “大概有上千人的样子!”来报之人回答说:“他们衣衫褴褛,应该是吃了不少苦头才到咱们这里的!”

    卢龙关自打归姬安的那一天起,就是个人员结构很复杂的地方,农民c工匠c士兵等等都是外来人口,所以他心里从来没有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区别,在他看来,只要你肯留下出一份力,我就会给你吃的穿的和住的地方。

    “带我去看看!”姬安起身前往关口。

    关外的地上,难民成群,一位老者始终笔直的站着,显得鹤立鸡群。

    “这位就是难民的族长,名叫华里习!这位是昭文君姬安!”

    “拜见昭文君!”华里习赶紧施礼,说:“落难之民,听闻昭文君英明,特来投靠,不知君上可否收纳?”

    姬安还礼说:“华老客气了,你们能来投靠我是看得我姬安,岂有不欢迎之理!不过呢,既然你们来了,就要遵守我这里的规矩,能做到吗?”

    “当然!”华里习恭恭敬敬的说:“外来之人,自当遵守君上这里的规矩,只要君上能给我们一口饭吃,我定当带领族人报效君上!”

    “呵呵,我这里是个人人平等的地方!”姬安摆摆手:“只要你们遵纪守法,没有人敢欺负你们,随我进城吧!”

    通过了解,华里习所带的这帮人多是手工制作者,也有一部分农民,大部分人从事陶器制作,出产的器物遍布整个西方,此次秦魏开战,战场正好位于作坊所在地,一场大战后一切荡然无存,魏君无暇顾及他们的死活,命令军队后撤,他们为了活命只好背井离乡。

    陶器,虽然看起来有些粗糙,却也是日常生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