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六章:一飞冲天(第1/2页)  我的重生2005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屋檐上挂着冰锥子,前半天阳光强烈,放上的积雪消融;后半天太阳一旦偏西,温度机会降了下来,冻结的速度超过了消融的速度,在屋檐上就会冻上一条长长的冰锥子,晶莹剔透迎着光还能折射出五光十色来。

    早些年,李正夫记得小的时候孩子们还会将这些冰锥子敲打下来当成冰棍吃食,现在也可以,只是以后空气污染严重,既是在这深山中也不会再有那么纯净的冰锥子了。

    一群小孩子在大场上玩着还没有消融干净的雪,嘴里面还念叨着“今儿七,明儿八,吃了腊八过年喽。”

    掐指一算,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到了农历的腊月初六了,明天后天就是初七初八吃腊八的日子了。住在农村完全没有阳历的概念,竟连元旦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过去的,只是对农历还能有点感觉。

    李正夫自言自语道:“看来是时候准备年货了。”

    晚上回到家里,李正夫将爸妈明天回家的事情告诉了家婆杨娣兰,家婆显得特别高兴,说明天正好赶上吃腊八粥。

    往年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李正夫爸妈过年都不是立即就回家的,而是会在外面继续干或者兼职做做,特别是今年李正夫初中毕业的时候回来家一次,这样至少两年不会回来了;但是由于今年李正夫挣钱了,经济也宽松了,爸妈不需要再为了那点钱而再在假期里奔波忙碌了,所以想要回家过一个完完整整的年。

    女儿女婿不用再外头打工挣钱,一见人能团聚在一起过一个大年,家婆杨娣兰当然是高兴了。

    在有的农村中就将腊八叫作“麦仁”,其实这也就是地域的叫法问题了。其实“麦仁”是另有其物,便是将小麦剥掉皮煮熟后就是的了,在城市里有另外一个名字-叶麦。

    而腊八是将玉米剥掉皮只留下仁儿,两个的做法一样,只不过这些年在农村里剥掉麦子皮的人少了,大多都是剥掉玉米皮而食,所以这儿人们也将“腊八”叫作“麦仁”,只有在腊月初七初八这两天里才将玉米剥掉皮的东西称作“腊八”。

    熬腊八粥必须得前一天晚上就将玉米仁放在锅里煮着,这个过程火不能大,只能小火慢慢熬,还得不停向里面添水。直到到了第二天早上,玉米仁煮的差不多到位了不再吸水后才将作料添加进去,在熬制两个小时左右就成了,当然,李正夫只是纸上谈兵,对于真正动手的事,还是交给家婆吧。

    家婆杨娣兰准备了两种作料,一种是甜的,都是果仁了什么的,有葡萄干,杏仁,枸杞,桂圆,红枣等七八种,熬出来有点类似八宝粥。另一锅却是咸的,里面放有肉糜和各种香料。只是两种中都放有红豆,和黄色的玉米仁也是个搭配。

    李正夫的爸妈李云海和闻朝淑是十一点多回到家里的,给每个人都带了件礼物,正好腊八也熬通透了,一圈大小十几个人围坐在火炉桌上每人端上两个碗,一碗甜的,一碗咸的。甜的之中各种作料红的绿的点缀在其中不吃看着都是香的;咸的之中混些煮烂了的肉糜和香料,油而不腻。吃完了再盛,香甜可口的腊八粥诱惑的众人没管住自己的胃口,最后一个个都躺在椅子上面表演拍肚皮的节目。

    虽然家里面的房子收拾了,但是李正夫并没有让爸妈住在那里去,一个是家里面很久没有住人了什么东西都没有,很不方便,二个就是两个人在那边太冷清了,所以就让爸妈住在了养猪场北边的厢房里三个小屁孩儿的房子对门。

    李正夫凭借一个养猪产业发展挣了这么多钱,这让李正夫的爸妈李云良和闻朝淑看得心痒痒,本来父母挣钱养孩子天经地义,不说什么大富大贵,但至少没有饿着李正夫,现在李正夫突然富了起来而且比他们挣的多的多,心理落差不是一般地大,但是也为自己的儿子自豪,毕竟李正夫有出息了,他们脸上也有光,尤其现在李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