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章 分 庭(第1/3页)  蹈海人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刚失去江万载时,流亡的小朝廷几乎离散。

    先是陈宜中借口联络占城,带家人一去不返,然后一些官员们有样学样,又陆续走了十几人。好容易经文天祥一番整合团弄,才成了一个整体,各司其职继续运转起来。

    然后有扬州守将朱焕受了元军主帅张弘范的重金收买,乘李庭芝离开扬州巡视诸城防守的机会,在家中联络将领欲开城降元,幸得李庭芝的副手姜才警觉,带人闯入朱家,缚朱焕等人于广场当众杀之,悬头城上,据城苦守三日,抵御来受降不成转而攻城的元军,等到李庭芝听到消息领军回援才算解了扬州之围。

    张世杰也不甘寂寞,他自思自己屡立战功,江万载之下再无人能与他比肩,却不想是李庭芝被委以大任,竟然压过了他的风头;而十万江南军也被小皇帝分为三部,他位高名重,却只与绣花枕头杨镇一样才领了一部,只觉得悲愤伤心。他也知道族做了元军主帅,他当回避,但自己一腔忠义,哪里能同凡俗人等一样待遇?为了证明小皇帝错看了他,便私自领兵渡江,出击张弘范所部元军,不想元军铁骑势大,他只有一万骑兵,阻挡不住元骑冲击,步军更被元军骑兵冲散,践踏砍杀无数。幸得陆秀夫驾船队来援,载了未散的士卒回到江南岸上,方保全了两万步军。

    张世杰归营后不思悔过,反而在营中大哭江万载,谓江公一去,海天失色,忠义陷于泥涂,小人从此得志矣。

    陆秀夫是志诚君子,见张世杰与张弘范死战,自断了降元退路,思想自己曾和小皇帝疑他或有二意,不由心生惭愧。又担心分江南兵为三部不利团结,影响光复大计,便上书要求还军与张世杰,自己归朝待命。

    小朝廷为难了。为破这些危局,文天祥最近几乎要想破了头。

    张弘范既为元军主帅,张世杰与他乃是亲近的族兄弟,按制必须回避,但这张世杰非但不自觉回避,还心怀怨愤,已是和朝廷生了嫌隙,虽则宋廷自临安降后人才凋零,却不能冒险再还军与他;难在江南军主体曾为张世杰旧部,陆秀夫心无城府上表求归,不免令军心浮动,再留陆秀夫在军中已是无益,只能召回朝中。而朝廷的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派遣得力将领接手陆秀夫所部,迟则恐生变故。好在江南军中尚有杨镇牵制,杨氏世代领武职,在军中威望还是有的。

    以文天祥想来,张世杰向来以忠良自居,或许还做不出更出人意料的事情来,那么朝廷自应当对他自作主张出战江北的过错做出相应处理。至于怎么行文处理,却还要与其他重臣以及小皇帝一起商议。

    文天祥按捺住杨太后欲行废后的轻举妄动,又阻拦了秋家不让回迁金华,递了本章求见年幼的帝后。

    文天祥并不敢以寻常孩童看待帝后二人。不说小皇帝沉稳机变c肯用心国事c得文臣武将的爱敬;就说秋云迹,当他在江万载在江南江北抗元战场的一系列布署后面看到秋云迹的影子时,当那些有效的布置一天天显露出持久的优势时,当游击战的机动灵活频建奇功时,无一不令他惊诧莫名。这些无异于神来之笔的举措安排,谁能想到竟然出自于一个孩子的思维?文天祥深觉是天心眷顾,使大宋得此帝后,当时感动得泪洒胸襟,自觉复兴有望,额手称庆不已。至于这小皇后招了小人嫉恨,既非庸人,在所难免。他早已学着恩师江万里毁家纾难,生死早在度外,这次凭着一腔正气,拚着丞相不做,也要保这小皇后周全。

    秋云迹前时被杨琼赶出小皇帝的寢室,后来小皇帝病好了,她依从小皇帝的意思又搬了回来。才搬回来没两月,前两天又被杨太后赶了出来。此时她住在为妾室准备的偏院里,被禁止进入做为议政堂的书房。

    秋云迹正淡漠在坐在简陋的小书房里默默地临着大字,忽见小皇帝和文天祥走进来,忙站起来笑着与小皇帝和文天祥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