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圈圈涟漪(第1/4页)  希冀或是觊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尝试着回到过去吧。学生时代,我很爱逃学,老师经常给我的一个词就是——小病大养。迷失于各类与学习无关的书籍里面,母亲不许我晚上开灯看杂书,我就躺在被窝里面,打着手电筒蒙起被子看。很可笑,是不是?我性子懦弱,缺乏自信心,总爱感冒发烧的确是真的。

    我最喜欢我父亲写的字,自己也练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书法,却根本不能成气候。为了写好一个“乙”字,练了几百遍之多。母亲却为此骄傲呢,说我的字家里谁也写不了了。我只有苦笑罢了,离那位可恨的父亲差了有十万八千里远呢。有一回去市里参加教师队伍的钢笔字大赛,居然无缘无故地拿了一个二等奖回来。这个结果我并不感到多少兴奋。真的没什么了不起的。现在写臭字的人太多了,在我周围没有见过比父亲写字更好的人。

    前天我在收拾垃圾的时候无意当中得到一张废弃的电影画报,是关于奥斯卡影片简介的,其中有一部分是我很熟悉的片子。能够记住的不仅仅是因为奥斯卡的名堂,而是自己真的喜欢。从最开始的听广播看电影,到后来的沉溺于电视,这些应该只是我享受文化艺术长河中的一小部分,它们在我的心中烙印着一段又一段琐碎时光的回忆。我出生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初期,搜刮有限的年幼时光,尤其是在生活拮据的那几年(我也就四五岁吧,可能还要早一点,如今却是追究不来的),乡下没有什么可以享受的东西,唯一的高层次节目也就是看几场露天电影了。

    那些电影,更多的是一些战争片,以及一部分早期的或是当时的生活影片,偶尔也可看到几部国外的片子。《一江春水向东流》和《青春之歌》里面有很多镜头我是至今也不能够忘记的,还有戏剧电影《红楼梦》和《花为媒》同样也是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是姥姥爱看,我也就陪着她观看,而彭扉爱的是《南征北战》什么的,多年以后能够在电视中重温旧梦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每次放电影,是孩子的我们最高兴的时候。早早地就和彭扉搬着小凳子等候在银幕前边。印象最清楚的是每放到惊险吓人的镜头,我总要用手捂住脸,或者藏到他的背后,但依旧从手的缝隙里偷看。所以直到今天只要看到此类镜头,我都一样沿袭了儿时的习惯。

    真是的,可笑呢,还是过于胆小?不管是在现实,还是在虚幻当中,这种心理状态,真的与年龄的增长没有多大关系。同样的一部电影,同样的一个杀戮的场面,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仍没有能够接受,并且真正毫无顾忌地去面对。

    长大了一点,露天电影院的精神世界依旧继续着,但是由于生活条件的允许,我有了一样奢侈品,那就是收音机。一个盒子里面可以承载着我感兴趣的世界,我完全地为它入迷了。

    每天晚上我都抱着收音机入睡,似乎什么都听,记忆中最清楚的是听了很多电影录音剪辑。村里放映的电影数量与种类很有限,广播里面却有着广阔的空间,其中充满了太多的精神契合,令懵懂无知的我深陷其中。

    《鸳梦重温》,既喜欢片名,又喜欢那个充满梦幻与浪漫色彩的c温馨的爱情故事。一个小家碧玉式的女子,爱上了一个患失忆症的男子,并与他结了婚。后来所爱之人离开了她,她却一直在苦苦等待着,最终他事业有成,焕然一新地回到了她的身边。这种故事情节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意义,可是我喜欢,喜欢它的简单,喜欢它的生活情调。现实中没有实现的梦,在假设的世界之中用极简单的方式完成了。我不喜欢《魂断蓝桥》,那一种悲剧的色彩太软弱无力了,美丽的女孩子不能就如此断掉自己的生命。

    感情必须存在。感情却不是生命的全部。人生的意义会因为感情的存在而变得无比绚烂。产生过。存在过。甚至是失去过。那才是一个可以书写的过程。

    我有一本很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