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 卿云(第一更)(第1/2页)  关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作为冤句县城最大的家族之一,卞府占地很广。不像张家在寸土寸金的洛阳城那般寒酸。张韬与大兄顺着廊桥走进前厅的时候,前厅已经开始热闹起来。

    张韬放眼望去,发现眼前的一干名士依次而坐各有形态,却与当初羊琇府中的面貌完全不同。

    羊琇作为中护军,又是泰山羊氏举足轻重的人物,别人前去赴宴多多少少会受到一些束缚。也只有如同王济王武子这般人物,才能恣意任性、洒脱自如。

    而卞府之中,来客均是各地有名于一方的人物,又是专程前来道贺,所以也就少了几分拘谨,多了几分放荡。

    众人围绕着阮咸,便有一人道:“向闻阮仲荣神音天成,号称‘神解’,至此盛会,何妨弹奏一曲?”

    张祎见状,示意幼弟坐在自己身边,他对阮咸仰慕已久,一直无缘拜会。前几年由于阮咸母亲去世,其人已回尉氏县老家奔丧,原本去年可以起复,可惜被陛下驳回。能在卞府之中见到他,确实是意外之喜。

    阮咸看上去约莫四十岁的年纪,他头戴一抹包巾,高额阔目,一缕胡须飘落颔下,确有几分别样的神韵。从张韬进入前厅开始,便一边喝着酒,一边拿起筷子在案几上打着节拍。他见到众人鼓噪,不由轻笑道:“如今四海承平,我为卿等弹奏一曲《卿云》如何?”

    众人闻言,脸上均有喜色,皆道:“此正其时也!”

    卞粹见状,急忙示意婢女将古筝献上。此举惹得众人一阵侧目,随即露出别样的微笑。这个卞玄仁,为了听到阮仲荣的妙音,怕是蓄谋已久了。

    阮咸将古筝摆放在案几上,轻微拨动着五弦,侧耳细听,随即皱着眉头。这把古筝虽然形制不错,音律却有几分差错,他双手并用不停地校准着五弦,随后露出满意的笑容。

    张韬这才发现,端坐于古筝前的阮咸一瞬间变得郑重起来,早已没了原先的轻浮。只见他拨动五弦,一阵清脆悦耳的筝音便微微流出,随即引吭高歌:

    卿云烂兮,糺(jiu)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明明上天,烂然星辰。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

    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圣贤,莫不咸听。

    鼚(chāng)乎鼓之,轩乎舞之。菁华已竭,褰裳(qiān cháng)去之。

    初始时,在座众人不过竖耳倾听。经过阮咸校准过的古筝那温软清脆的音质令人如痴如狂,而那充满磁性的嗓音以一种低沉婉转的方式唱出歌词,逐渐引得众人附和而歌。

    至于阮咸本人,早已经在不知不觉间热泪盈眶。

    世人皆以为他虚浮荒诞,哪里又知道在这看似荒诞的背后,他对虚假的抗争、对“真”的追求以及对大道沦丧的沮丧与心痛!

    阮咸的投入似乎感染了周围众人,便有人情难自禁放怀狂饮。张韬此时亦听到大兄喃喃自语道:“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圣人所教吾辈时时牢记于心,为何《汲冢书》记载迥异?”

    看着原本稳重成熟的姐夫与大兄沉溺其中,不得不感叹阮咸演奏的杀伤力之大。

    但是对于他来说,似乎有些摸不着头脑。因为他无法明白,这些人怎会在这样的一瞬间纷纷失态。

    张祎回过神来,见到幼弟一脸茫然,却是叹了一口气道:“阿韬,你可知阮仲容所弹之曲出自何处?”

    “正要请教大兄。”

    “此曲出自伏生的《尚书大传》,据《大传》记载:舜在位第十四年,行祭礼,钟石笙筦变声。乐未罢,疾风发屋,天大雷雨。帝沉首而笑曰:‘明哉,非一人天下也,乃见于钟石!”即荐禹使行天子事,并与俊逸百工相和而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