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2章 借故不回(第1/2页)  带着机器狗去唐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长安城最近的气氛变得有点紧张,朝廷准备出征突厥的事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各地的府兵已经在开始准备出战了。

    有心发觉的话,可以看出来长安城巡逻的金吾卫都变多了,生怕关键时刻有人掉链子。

    不过,这并不影响勋贵子弟们的活动,炎炎夏日,坐上游船,在渭水上面转一圈,迎接着河面上的清风,放佛炎热都消散了许多。

    王修今天就和一帮人来到了渭水游船。这段时间,没有张华在长安城捣乱,王修妥妥的成为长安城新崛起的才子,风头一时无二。

    “王公子,今天风和日丽的,要不你给大家作一首诗呗。”陪着王修他们一起出游的,还有几个怡红楼的歌姬,自从梦雨从怡红楼赎身之后,掌柜的很快又推出了几个厉害的角色,怡红楼在长安城的地位倒是没怎么下降。

    “千千姑娘说的有道理,王兄,这有美酒又有美女,不来首诗助兴实在是太遗憾了。”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跟着王修一起出来的几个公子哥,都是有几分才华的公子哥。

    大唐科举对诗歌的重视是历朝历代最特别的。

    古代的诗词歌赋就像是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它不仅陶冶人的情操,从某一方面来讲,他也是当时社会现象的一个反映。

    但是为什么这些东西能够一直被人们所传承,因为毕竟古代考试的时候他并不是让人去做一首诗,或是填一曲赋就可以让人直接过关。

    在唐朝诗歌不仅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更是当时文化发展的潮流以及它的方向。

    其实写出一首一句特别流畅的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他讲究写的时候要押韵,还要字数方面的要求。这些条件全部满足,并且还要创作出一首用词恰当,又很生动形象的一首诗也是十分困难的。

    在这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诗歌还是一种传播媒介,是人们可以通过写诗来表达当时的心情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打算。

    例如如如果一个人想要当官的话,他就可以写自己对于仕途的期盼,以及对当今生活现状的不满。

    那么读者读的时候,就能够感受到他的这份强烈之情,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古诗的作用有的时候还更像是现代的发微博,只要有心,写得好,大家都可以看到,给自己添加了很多的机会。

    “算了,好不容易出来一趟,我们还是讲讲长安城最近的趣事吧,作诗的话,没有对手也是让人感到很寂寞。”

    这段时间,王修的姐姐也来到了长安城,所谓长兄如父,长姐如母,王修平时傲气贯了,但是对于自己姐姐的话还是很虚心接受的,不让出门就不出门,窝在家里读书写字。

    另外,虽然王修这段时间在长安城混的风生水起,但是他的脑海中还时时刻刻都记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经典诗词打自己脸的场景。

    虽然当时很难受,但是事后再次品味回想起来,收获却是很不一样,搞得现在王修的朋友都认为张华是他的大敌,而王修自己心中却是隐隐约约的想要和张华再较量较量。

    特别是每当看到自己姐姐的房间里到处都是张华的诗句的时候,王修心中的这种想法就更加的强烈了。

    “说的也有道理,今年的中秋诗会也很快就到了,今天就先不讨论诗歌了。不过,要说长安城的趣事,我还知道一个,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那个张华,就是号称长安城第一才子,去年用一条造价很高的水泥路换一个下下县的海贸特权”的张华。”

    “那个张华怎么了?有什么趣事?”王修的注意力立马就转移过来了。

    “嘿,这朝廷不是要出兵突厥了嘛。这段时间,尚书省陆陆续续的接到了突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