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8.波澜再起(一)(第1/2页)  大明职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就在朱棣正式离京的第三天,一封奏章就出现在了朱元璋的书案上。

    看到这里,各位读者老爷们,是不是觉得这个套路很眼熟?作为熟读二十四史的你,作为精通孙子兵法c三十六计c三国演义c西游记c插图版金瓶梅c玉蒲团的你,是不是已经猜到什么了?

    不愧是人见人爱c花见花开c车见车载c无所不能的你,都说我的读者是玉树临风赛潘安一朵梨花压海棠c色艺双绝的大才子,果真是不错的。是的,你们没猜错,确实有人向朱棣发难了。

    这封奏章就是弹劾朱棣的,而且弹劾的理由也是十分充分的,因为朱棣曾对锦衣卫的衙门进行过大规模的技术性破坏,直接导致了锦衣卫在相当长的一段无法正常办公,也就是说,朱棣不仅妨碍了有关部门执法,而且还殴打了辱骂执法人员,不仅直接造成了有关部门的瘫痪,而且还严重损害了朝廷的形象。

    总之,朱棣的所作所为,就是在藐视朝廷法度,与谋反无异,性质是严重的,影响是恶劣的,处罚是必须从严的。至于如何处置,套用后世那位伟大领袖的话:“首恶必办c胁从不问,受胁迫无罪,反戈一击有功”。反正朱棣必须要受到严惩。严惩,首先要严,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那是不可能的,要是庶民这么干了,早就被拉出去向天再砍五百次了,显然朱棣是不能被砍五百次头的。不过虽然不能跟庶民一样的严,但奏章的作者也在奏章的最后给出了相当严格的标准:贬为庶民,流放岭南,永不召回。

    如果朱元璋采纳了这位上疏者的建议,朱棣立刻就会一无所有,而且从此会彻底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朱元璋看了这封奏章后,眉毛紧皱,按照他以往的脾气,这种奏折,直接写一个字“阅”就扔到一边了,但这封奏折不行,因为这位上奏的人实在特殊,他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朱元璋这次不得不认真的对待了,如果处理不当或是批复有明显的漏洞,真的会有问题。

    写奏章的这个人叫宋慎,他不是很有名,但要提他的爷爷,那可是大名鼎鼎的,这个大名鼎鼎的人叫宋濂。

    这位宋濂,可以说是饱读诗书,其文章在大明可以说是冠绝一时,堪称是大明的文坛领袖。不要以为看书很容易,在明代以前,书其实是比巴伯瑞c酷骑c挨骂石c哎呦喂还奢侈的奢侈品,能看的起书的家庭要么是官宦人家,要么是有钱的财主,普通的百姓是绝对买不起书的,比如这位明初的著名学者宋廉,他小时候就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书,所以只能跟别人借书读,所以那时候的读书人是很值钱的,寒门子弟能成为文坛领袖,那更是神一样的存在。

    这位宋老先生已经在一年前辞官回家养老了,但人虽走了,名头却在,门生故吏更是遍布朝野,很多京官外官,都是宋老先生的学生,宋老先生的影响力仍然不可小视,而这宋慎,虽然官位不高,只是个给事中,但由于他是宋老先生的长子长孙,便顺理成章的继承了宋老先生的人脉关系,所以宋慎在朝野中威望很高。加之他弹劾朱棣的理由,实在是无可辩驳的,而且由于前一阵胡惟庸案牵连太广,朱元璋甚至自己其实已经招致朝臣们的集体反感,而这奏章一递上来,朝臣们都会在私底下看你怎么处理呢,对待大臣这么从严处置,那你对待儿子到底是从严还是从宽?

    所以看完奏章的朱元璋马上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摆在他面前的问题有些棘手了,宋慎的弹劾一旦真的处理不好,难保不会出现朝臣的集体反弹。无奈之下,朱元璋选择了沉默。

    朱元璋的沉默,虽然没有激起朝臣的大规模反弹,但随后却发生了另一件他没想到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也随着锦衣卫的报告,很快传入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

    这种情况就是民间舆论,没过几天,京城大大小小的街巷就开始盛传朱棣的案子,而传的最广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