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第六章(第1/2页)  生活在六十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小学的生活于暖跟于阳适应良好,目前一年级学的都是认字跟算数,这种比较简单的东西。

    学校上午两节语文,下午两节数学,傍晚四点多放学。

    每天下午放学一回家,于阳就会背上背篓出门去割猪草,于晴跟于暖则在家做饭,有时于暖也会跟着一起出门去给猪割猪草,留于晴自己在家做饭。

    虽然于建宗之前说家里活不用孩子们再管,但于家姐弟三人,谁也没真正说甩手不干。

    都在尽自己所能,为父母,为这个家尽力分担自己所能承担的。

    没过几天,地里农作物开始陆续成熟,收获季来临,学校给老师和学生统一放了两个星期的农忙假。

    秋收前几天,村长让人把镰刀从杂物间翻找出来,又让村里几位老把式该修的修,该换的换,免得开镰再有问题,耽误干活。

    放假第一天,早饭吃完,家里只剩下了姐弟仨,秋收明天才开始,地里现在还用不上他们。

    于暖帮着收拾完碗筷,想起什么似得,把于阳叫到了跟前:“阳子,你去问问宋万冬,看看他哥有没有空。”

    趁忙起来前,她想再去捞次鱼,不然到时候秋收一干大半月,菜里一点荤腥都见不到的话,人无论心理还是生理上估计都会很难熬。

    渔网的事于暖还不想让家里知道,免得解释起来麻烦,而撒网她又不会,思前想后,最好的办法还是跟宋家兄弟合作。

    没一会,去问话的于阳一阵风似得跑回了家,告诉于暖宋家兄弟下午才有3空,约了午后老地方集合。

    晚上于家两口子回家,看到墙边闲置的瓮里又有不少鱼,免不了又是一番盘问敲打跟警告。

    鱼捞完第二天,村长一声令下,秋收便开始了,又因为要赶在霜降前,把下一茬农作物种上,起早贪黑对季家村的村民来说,成了常态。

    每天天不亮于建宗跟李巧花就会下地,早饭跟午饭也都是于晴跟于暖做了送去地里,晚上也是不到天黑不回家。

    而村长为了鼓励大伙,承诺农忙期间,只要下地干活,都会有工分。

    一时间,全村除了卧病在床的人,下到三岁上到八十,只要能下地的都下了地。

    村里农作物种的也杂,因为玉米产量不高,还种了产量高但不怎么好消化的高粱跟地瓜。

    玉米都收完,又接着收起高粱,这天一早,于建宗割完一趟,回头见媳妇蹲在地上,不放心的走过去,蹲下身问:“花儿?咋啦?来事了?”

    自从生完儿子,李巧花身体就有些不好,最直接的体现是,以前每月一次的事,现在两三个月才来一次,每次来的时候除了冒冷汗,厉害的时候还会疼的起不来炕。

    现在见她蹲在地上缩成一团,于建宗免不了往这上面想。

    李巧花盯着□□处,看到血浸透衣服滴在地上,咬了咬牙:“建宗,我觉得有些不对劲,你先送我回去吧。”

    “咋啦?哪不对啊?难受的厉害吗?”边问于建宗边伸手,着急的想把人从地上扶起来。

    “建宗你媳妇身子不舒服啊?”在地里一块干活的乡亲见李巧花蹲在地上,看她的眼神都带着探究。

    村里人爱凑一起说闲话,其中于家出镜率最近几年连年升高,除了李巧花一来月事,去河边洗衣服的是于建宗外,开学于家姐弟仨都上学了成为新一轮话题。

    有说于建宗有见识,知道让孩子都认字,有说于建宗傻的,让女娃念书。

    “嗯,我先把她送回去。”扶了下没把人扶起来,最后于建宗干脆把人一把抱了起来,走前还不忘交代:“一会村长过来,记得帮我说一声。”

    说完不等别人再开口,就抱着媳妇大步往家走去。

    李巧花缩在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