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生子而不举(第2/3页)  南宋的热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妇儿,连续三胎都是女娃,前两天又生了一个,还是女娃,我本来想留下做个根苗,以后收个赘婿继承家业,可又被我那儿子溺死。现在可怜我家连个血脉都没了。”

    “老人家,难道四个孩子都被溺死了”秦武怒道,虽然知道南宋有这个陋习,甚至临安也有这种事情。但是也只当少数人家出现,现在这四个孩子全被溺死,也是拨动秦武的逆鳞。

    “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朝廷规定所有孩子都要分家产,男女都同,如果女孩把家业分完,那我家不是要败亡么。。”老妇人叹气道

    秦武听完心里沉甸甸的,小民的心理就是如此,如果能让家里多分田地,会生十个八个,如后世那个时期,如果子女要分走财产,那宁愿独苗独根。

    给老妇人留下一锭银子秦武便回县衙了,如果孩子没有生下来,堕胎便算了,可是当孩子出生后,还溺死的,这不是等同杀人么。

    秦武叫了典吏来,想详细问问这个继承法的事情。

    典吏是负责本县的法律文书,所以对这种生子不举的现象了解的很清楚。

    在典吏的解释下,秦武也渐渐了解,可不只是溺死女孩,男孩一样要溺死。

    原来这种情况,还真是由朝廷规定的《户令》引起的,所有的孩子均分家产,未婚的女孩拿男孩的一半,出嫁的拿三分之一。

    这可就导致了现在的精英教育法,在大的地主如果生十个孩子也分不起是,所以当时最好的二子一女,不合心意的溺死。

    悲哀啊,在没有科学堕胎的时代,计划生育就已经出现了,而且是自发的,人民富裕,当然要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更好的生活水平,如果生多了,也会降低生活水平,和后来的社会多么惊人的一致。

    以秦武看来,导致生子不举的原因主要是三点,

    第一,朝廷规定的《户令》是主导原因,以前的大户人家还可以庶子,嫡子之间区分,让嫡子享受好的待遇,继承大部分财产。庶子则是靠着数量取胜,如果一个孩子成才,就可能支持家族百年繁荣。小户人家男孩看的重,女孩养就养了,给大户什么做丫鬟,家里也能帮衬些,但是如果现在要分财产,那这些多余的孩子就可以不要了。

    第二,就是大量的中产阶级,孩子过多就没有能力继续享受高品质的生活,而且孩子少一点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水平,提高成才几率,大家可知道南宋大量的私人书院,什么岳麓书院,白鹿山书院,去这里上学可价值不菲,和现在的高级教育机构一样一样的。

    第三,就是空间的压缩了,因为当时宋朝金国的战争是一个长时间的战争,北宋大量的居民有足够的撤离时间,导致大量的北方汉人迁移到南方,各个阶级的地主,商贾,匠人,农民都要在南方的土地繁衍,导致的土地紧张。所以才有杨万里写的“荒山半寸无遗土,耕遍沿堤锄遍岭。”,可见南宋土地的紧张。

    想要改变这个现状,只能让提高农村的收入水平,至于地主们生多少孩子,秦武一点不关心。就是再多的收入他们也怕分,所以根本不在秦武的考虑范围内。

    农民提高收入一个靠提高田产和养殖业,在就是让农闲的时候能做工,多一份收入自然是最好不过。

    至于中产阶级,秦武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人家乐意享受,不愿意降低生活水平,乐意溺死孩子,你有什么办法。哎,这和后世一样的悲哀。

    但是不管是占城稻的推广,堆肥法,还是稻鸭共育法,包括秦武想的义务教育还有孤儿收容院,都需要知府大人的支持。秦武便打定注意,必须要去一趟广州城了。

    吃完了晚饭,秦武没有理几个孩子的嬉闹,独自在书房写奏表。

    钢铁工坊的一项,大概是看到发现一个铁匠炼铁,经过改造和实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