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1章 得逞(第1/3页)  工业之动力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你小叔那边哪里可能这么快的?”李远玲惊讶的问道。

    “小叔说部里已经把大同机车厂原来做长征1、2号燃气轮机车的研发小组都调到东北机车厂了,只要解决了动力核心的可靠性,在不考虑使用成本和便捷的维护性的前提下,短时间里上路跑跑还是没问题的。”

    “当初长征1、2号燃气轮机车开发失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国产涡喷发动机改造的动力引擎不可靠,听小叔说只有300多小时的寿命,跑50个小时就得检修一次。”梁远把从梁海平那里得到的消息和李远玲说了一遍。

    “我记得你和你小叔说过,燃气轮机车的动力核心,打算引进罗罗公司的宝石涡轴发动机是不是?”李远玲随口问了一句。

    梁远点了点头。

    “你打算让燃气轮机车明年五月份下线,那么在今年年底之前,燃机实验室就得把引进宝石涡轴发动机的事情谈妥,加快谈判的进度到是好说,只要我们提出来罗罗那边也不会拒绝,不过小远有个问题妈妈不知道你想过没有,燃气轮机的生产线加上引进宝石涡轴发动机所需要的巨额外汇你打算到哪里去搞?”李远玲十分好奇的问道。

    “签了合同谈妥了技术引进到时候交不出资金可不是开玩笑的,若是闹到国际仲裁的地步小远以后就不要在想着做企业了。”李远玲的神色严肃了起来。

    在李远玲的计划里,明年下半年在谈妥同罗罗公司的技术引进。那时无,根据后世美国冷战时期的解密资料显示,在八十年代中、晚期,民主德国购买力一直相当于美国的70%左右,而那时的英国才仅仅相当于美国的55%。

    当年被誉为共和国商业销售第一店的南京苏宁电器新街口旗舰店,在1999年末开店的第一天,销售额就突破了一千万,步入新世纪不久,单店的全年销售额更是突破了10亿元人民币,而整个南京市辖区内的所有人口才700余万,远远少于拥有1600万居民的民主德国,更别说两者的收入水平相差悬殊了。

    此时的民主德国对轻工业商品的需求已经到了饥渴的程度,由于民主德国国家的人口资源有限,加上受苏联影响严重,自然把工业发展的重心放到了高附加值的重工业方向,对劳动力密集的轻工、纺织、食品加工之类的投入极少。

    因此在八十年代末期,整个华约阵营都有着一个qiguài的现象,国家可以生产高技术的飞机、大炮、坦克、汽车,冶炼世界一流的金属材料,可就是生产不出糖果、衣服、鞋子、玩具,甚至连足够的食物都提供不了。

    虽说梁远曾在许多历史文献中都看到过,当年共和国的大大泡泡糖、半大羽绒服、回力运动鞋、山寨随身听、梅林午餐肉、大号暖水瓶等商品对整整一代的苏联人影响至深,可刘文岳所描述的民主德国这种类似于狂热的购物气氛还是把梁远吓了一跳。

    刚开业那几天还都是柏林本地人在排队,现在整个民主德国都知道柏林开了家无比豪华的购物中心。现货供应许多种轻工产品,结果就是从梁远离开东德时算起,到目前为止购物中心外边的广场从来没有露出地面的时候,无论什么时候望去都是汹涌的人潮。

    夜晚来临时排队的东德民众在广场上搭起无数的帐篷,占据有利的位置,争取在次日购物中心接待能力满员前走进这个购物的天堂。

    “民主德国这边虽然销售的不错,但对妈妈的谈判却是没有什么帮助的,毕竟东德马克和英镑或是美元之间是无法兑换的,我让妈妈加快谈判进度的底牌,就是购物中心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来自联邦德国的购物人数呈爆炸式增长。”

    “现在购物中心每天收到的联邦德国马克。已经从刚开业时的几万马克/天增长到了上百万/天,而且截至到目前还看不到增长放缓的迹象。”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